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论文通过合成空间理论,分析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映射和整合,比较隐喻和转喻在突显性上的不同,从而阐释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认知方式,帮助提高对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运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转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转喻和隐喻是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言语行为转喻的观点研究名词动用现象,可以得出名词动用实质是言语行为转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度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力的认知工具。从隐喻与转喻的角度探讨“heart”一词的词义发展,以便找出这两种认知方式对该词词义发展的影响并展示两种认知方式的影响力度。研究表明:“heart”一词词义经历了从基本词义到各常规词义扩大的过程。这是认知模式隐喻与转喻作用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认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机制,两者常常相互作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Niemeier的关于"心"的研究和Deignan的从转喻到隐喻的五个渐变类别都表明转喻是隐喻的基础,在从转喻到隐喻的过程中存在着连续性。在阐述从转喻到隐喻的连续性的基础上,运用Geeraerts的棱柱形模式分析了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7.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一些研究表明,转喻比隐喻更基本,往往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为隐喻提供基础。隐喻和转喻共存于一个连续体中,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式非常复杂。目前,国外认知语言学家共提出了五种隐喻和转喻互动模式,其中,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对半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生成机制最具解释力。本文将在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下详细阐释半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生成动因。  相似文献   

8.
从转喻到隐喻的渐变——习语的形成与理解的认知理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荫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4):43-46,87
隐喻和转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机制,不仅有明显的差异,同时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以Deignan提出的"从转喻到隐喻的五个渐变"的观点为基础,以汉英习语为例,分析习语形成和理解的认知理据,揭示了转喻和隐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渐变性的过程,也为习语的认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阐释了拟声构词的隐喻机制和拟声词语义转移中的转喻方式,并探讨了拟声词的隐喻和转喻的界面关系。研究发现:1.拟声构词是在依据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度的基础上通过语音隐喻进行的。2.拟声词语义转移的原因是发生了邻近性的认知转喻。3.语音的范畴化感知是拟声词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界面。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以英汉face为语料,从认知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两词在认知上均以隐喻为主,转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则印证了人类认知基本根植于身体经验,但也受制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基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主要具有解释作用。转喻是基于"邻近"或"凸显"关系之上的,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眉"的隐喻义和转喻义,进一步证实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英语绰号是一种认知性称谓,在其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中,贯彻着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具体体现为隐喻、转喻各自的单层使用和多层并用以及隐喻、转喻的合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具身体验的情感表达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化再现,其间涉及丰富的认知思维运作。运用隐喻、转喻、隐转喻理论对《红楼梦》中情感表达的语义识解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相较于单纯转喻识解,《红楼梦》中情感表达语言更多涉及隐喻和隐转喻复杂识解,其中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类;转喻多表现为部分代整体的单一转喻类型,涉及面部特征、身体反应和心脏器官变化等多种表现形式。隐转喻则体现为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中的转喻。认知视角下情感表达的隐转喻界面研究,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探究人类情感背后的认知思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本丈从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迎军  周雪 《考试周刊》2012,(57):70-71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人们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和学习中隐喻和转喻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隐喻和转喻运用能力将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引导学生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理解和欣赏整个语篇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式,转喻是以邻近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隐喻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以多义词"face"为例,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ESL的词汇认知,通过对转喻和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阐述,结合face这个多义词的词典义项分析和语境义项分析,阐明了其对于ESL词汇认知和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记录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的新词语。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因此研究新词语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规律就不能不了解其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转喻认知是新词语创生的根本,而类比认知和隐喻认知则是新词语创生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转喻、类比和隐喻三种认知共同促进新词语的不断创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从《中国景点目录》和《中华旅游通典》中穷尽性摘取的1,190条中国山水类景点名称建立封闭语料库,并对名称认知过程中的隐喻和转喻机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名称形成的认知基础都是转喻机制;名称的形成依赖于隐喻(含多重隐喻)或多重转喻机制,或是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结果;名称的多义理解有赖于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单新荣 《英语辅导》2010,(2):138-140
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人体词语属于基本范畴词语,具有转喻、隐喻能力。本文从人体词语组合认知、情感认知、场景认知、动作认知等方面,研究其在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互动,阐释人体词语的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