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题:《河南音乐——编花篮》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欣赏合唱《编花篮小景》、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重组了教材,教学内容为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聆听《谁说女子不如男》、合唱《编花篮小景》。通过说、看、唱、听、思等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欣赏豫剧,学会歌曲,了解河南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与学习中感受河南音乐的魅力,对河南音乐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其中以江苏民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音乐教材中,有三首《摇篮曲》被选用,分别是舒伯特《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和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  相似文献   

5.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歌《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汉族民歌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可以划分为八个色彩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本课所指"南国风"包含了南方色彩区(西南、江浙、闽粤台以及南北过渡色彩区(湘鄂、江淮)。其中,《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分别为西南、江浙、湘鄂三个民歌色彩区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6.
傅利 《儿童音乐》2015,(2):52-55
2014年11月22-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音乐教师齐聚山西晋中,隆重举行了全国湘版义教音乐课堂教学大赛。这是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举行的首次全国性赛事活动,不但对湘版音乐教材的建设意义重大,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们将择优发表参赛老师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音乐老师有所参考和借鉴,以期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得更为广泛而深入。教材分析:《达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分为两个乐句,全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本课为湘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围绕蒙古族民歌《达古拉》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铃铛舞》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具有苗族民歌风味的歌曲《铃铛舞》,通过听、跳、唱、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让学生记住歌曲的骨干音,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相似文献   

8.
马长芹 《儿童音乐》2010,(11):78-81
一、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单元歌曲《打麦号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9.
课题:《长江之旅》 教材分析:本课为自选课题。以长江为线,沿江而上,去欣赏和分析长江沿岸的民歌和采用了民歌音乐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同时将作品的风格特点与其产生的地域特点结合起来,去初探长江之旅的相关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陈丽芬 《广东教育》2009,(6):123-123
教材《音乐鉴赏》容量较大,音乐品种繁多,流派名异,五彩纷呈,构成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教学起来实在难以驾驭。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我以三根主线:民歌、人物、欣赏为纲组织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2,(1):84-88
《小扁担,三尺三》为电影《李双双》中的插曲,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影视歌曲之一,在该时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该曲在歌词上描绘了人民公社时期女性群众加紧生产、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在音乐创作中融入地方戏曲“二夹弦”与河南民歌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一首作品;论文以该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参照几部传统二夹弦剧目与部分河南民歌,分析该歌曲在音乐创作上如何将传统地方戏曲和地方民歌的音乐元素与专业作曲中的写作手法相融合,进而探究其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电影插曲音乐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咏华 《教师》2010,(24):119-120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发挥的空间。河南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这些都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河南信阳拥有的大量优秀的、  相似文献   

13.
课型:欣赏课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较大、纯朴、热情,体现了西北人民的豪爽、粗犷,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也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但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上去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高级中学音乐欣赏课课本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章节的《茉莉花》欣赏实践,教材选编民歌是从作品的一度、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几度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地方、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风格特征的民歌,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歌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喜欢传唱民歌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国民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音乐课的全称为俄罗斯音乐文化。新一代俄罗斯音乐文化教材《音乐》是一套较为综合的音乐教材,适用于俄罗斯普通学校1~9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教材包括教科书、练习册、音像资料、教师用书、文选等。这套教材建立在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广泛的音乐文化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相同教学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不同课程标准:屹原音乐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亿新艺术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原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参教学建议: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这首作品后再学唱。学谱时①注意区分“前十六”、“后十六”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唱准切分音(可作有关节奏的模仿、分辨、创编练习)。②注意感受并唱清楚密集、级进…  相似文献   

19.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欣赏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  相似文献   

20.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分为民歌体裁、器乐作品、歌舞音乐和戏曲曲艺音乐四个板块,通过以“点”牵“线”的形式逻辑呈现.在选材组织方式上体现了从“人文主题”向“音乐经验”的过渡,在内容布局上呈现了点线结合的逻辑体系,在课程音乐文化上重视对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基因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