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们这儿看的是‘电子报纸’,用不着邮递员送。”小虎子说着,一按电钮,墙上的荧光屏上就出现一张报纸,刊头是《未来时报》。“这《未来时报》是一个小时出四版,真的叫‘时报’。你上次来的时候,还叫《未来日报》呢。听说,现在‘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准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报纸,在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报纸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悲观的预言。“未来学家及《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把报纸称为‘媒介恐龙’。更加剧了人们对报纸前景的恐慌。《华盛顿邮报》  相似文献   

3.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三是‘版面观念’。现在记者写东西,摆在  相似文献   

4.
博览     
报纸版式的发展趋势版式,是报纸版面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式不但能运用‘位置主次、标题大小、栏目结合’等编排手段去反映内容的鲜明性和丰富的内涵本质,而且能调动‘穿插交错、合理布局、均衡统一’等构成方式及美术装饰等一切因素,为版面增光添色,给人舒适的美感,以加强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版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宣传,是最先被读者感知的评价者、引导者,也是编者的无声代言人。当前报纸版式发展的几种趋势: 一、个性特征的形成。报纸种类的多样化形成了版式风格的多样化,注重个性形成已成为版式发展的一大特征。二、向立体化、密集型发展。高效率的生活节奏使人们要求在茶余饭后的短时间内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因而他们在对报纸的选择上更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革新,互联网、视频、广播等新媒体的广泛兴起,传统报纸媒体受到严重冲击。基于此,从传统报纸发展现状出发,探寻传统报纸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84-85
网络杂志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平台,‘连’什么‘线’呢?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BBS和博客的时代,一个网恋甚至‘裸聊’的时代.一个google和‘百度’的时代或超级目录搜索的时代.根本无法预言,在未来世界中新的连线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7.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8.
时事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在报纸宣传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就报纸时事评论的定位及其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时事评论的定义与定位。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给"新华时评"做的定位是:"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做文章。"按  相似文献   

9.
鲁珀特·默多克是澳大利亚新闻公司的总经理。一九八一年买下濒临破产的英国老牌报纸《泰晤士报》以来,声名更振,被称为‘报业怪杰’。‘世界上有许多行道比新闻事业更能赚钱,但没有哪一件事情比新闻更为重要、更富有挑战性、更令人振奋。’默多克回顾在英国、美国开拓业务的经验时说:要时刻注视新技术的端倪,并且要在春风得意之时就甘冒风险向新技术投资。七十年代末,新闻界中电视业后来居上。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0.
辛妍 《传媒观察》2005,(9):11-13
“你找‘法晚’?这报纸在北京卖得可好。我家原来订了另一份报纸,现在改订‘法晚’了。”去《法制晚报》采访的路上,热情的北京的士司机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张晓坚 《今传媒》2005,(9):31-32
江苏某早报新一轮改版,在“改版宣言”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心动不已的、颇具煽情意味的话:“挥刀割断传统‘街头小报’的精神脐带,用‘都市大报’嘹亮的啼哭叫醒六朝古都活力的清晨。它艰难但却是勇敢地扬弃‘街头小报’的习性:浅显却缺乏深度、平实却缺乏权威、通俗却缺乏品位、公众却缺乏公信。它艰难却是决绝地张扬‘都市大报’的品位格调,浸润人文精神,珍视报纸的品位;力戒媚俗、煽情、炒作、虚假、浅薄、浮躁等大众报纸的‘通病’,不迎合低级趣味……”然而就在当天的这份报纸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新闻:“敦煌壁画惊曝飞天变性内幕”、“…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夜班编辑默默无闻,为人‘做嫁妆’。有人说,编报岗位是个无名无利的‘苦差使’。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失之偏颇。编报部,是报纸出版的‘总装车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报的工  相似文献   

13.
王龙根 《新闻世界》2013,(10):85-86
近年来,都市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张报纸如何让读者爱看愿看,成为各个报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淮北晨刊》为例,从t吁艮纸为读者提供参考新闻传播途径,形成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广泛性”、“报纸要积极创造条件,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针对性”、‘‘满足读者对信息的知情权、观点的表达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批评建议权及监督权,形成监督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亲民性’’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船上办报     
冯玉祥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很有军事才能。然而,他还是诗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船上办报的故事更在新闻界传为美谈。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同重庆各界民主人士近千人,乘‘民联号’轮船前往南京。船在长江上要走好几天,漫漫旅程,令人难受。开船后,冯玉样就对相交多年的好友谭平山等人说:‘这几天看不上报纸,难道不是一件憾事?’他建  相似文献   

15.
围观     
《网络传播》2014,(6):83-83
陈国权:“过去的一城多报格局是建立在报业曾经的强大赢利能力基础之上的.足嘭的需求足以吏撑多家报业集团同城同质竞争。但现在,一些报业集团的整体赢利能力在迅速衰减。在这种情况下,曾经承载同城报纸竞争‘护卫舰’与‘防波堤’职能的大量的‘第二张都市报’,裁撤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语言基本功差,很难加工出合格的新闻成品,更不用说优质品了。练好语言这一基本功,对报纸编辑,极为重要。求把语它合调知识报纸编辑担负着规范、纯洁语言的重任,在把好思想关、事实关的同时还要把好语言关。把好语言关,必须具有语言基础知识的扎实功民笔者曾在某报社的评报栏看到一位编辑的评报文章百m立编辑对“他什1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推销到哪里。”一句中的“哪”,认为“‘哪’与邪’有区别,‘哪’是疑问不定词,多用于问句,代表未知2人,之事,之地,之物,而‘那’则是肯定指代周,它指其人其事其地。”所以,他认为上…  相似文献   

17.
初敏 《青年记者》2017,(11):94-95
美国出版的《报业管理艺术》一书中重点强调“一种新型管理观念”.他们首先着重提出报刊经营管理意识的一个盲区:“在每天出版报纸的企业,管理者却很容易忘记存在着两种产品,忘记这两种产品都是报纸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并着意强调:“对报业领导来说,管理上的着眼点就是把报纸的经营当作在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每个产品都用不同素材制造,每个产品又投入不同的市场.第一种产品是印刷出的报纸所包容的‘信息’,即把每日的新闻和广告集中起来卖给读者.第二种产品是‘读者’,即用报纸上的信息吸引和获得读者,再卖给广告客户.”通俗讲就是,既卖刊,又卖“人”.以编刊为读者服务的方式再次为广告商服务,前后以两种产品连卖两次,就是期刊经营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报,发现一些报纸在使用地各时,同一地方一会儿用这个字,一会儿用那个字,存在混乱现象。如,澄城县的镇吉村,有时印‘镇吉村’,而有时却作‘镇基村’;渭南市的龙背乡,有时也印为‘龙北乡’;下吉镇有时却以‘下邽镇’见诸报端。笔者以为,作者写稿时,一定要弄清地名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王君超 《传媒》2011,(4):61-62
"‘不超过140个字符’,‘关注(follow)一下’,‘通过手机随时发布信息’,‘公民记者’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关键词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革命。"新浪网  相似文献   

20.
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曾对目前学术研究和传媒在民间艺术评价上常用的套话很不以为然,他说:“曾屡屡出现在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套话‘天真质朴、自由随意、粗犷有力、栩栩如生’,几乎成了评价所有民间艺术品的‘国语’,发明这句‘台词儿’的也许无意,但却如洪水猛兽一样侵蚀着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