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一直是各高等院校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借鉴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几个概念将其移用于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上来,并将其优劣之处分别加以对比进而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概念——协作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对其加以解释。列出国内各大高校的实验室所采用的现行的管理模式加以比对,从而说明这种管理模式的普遍性和可行性。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适用直接影响到学校实验室的发展,本文只是提出一点想法仅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并对实验室管理进行了相关探索,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提供了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分析本实验室引入团队管理模式之初存在的问题,阐述优化团队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并展望团队管理模式发展的前景,可望为团队管理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8)
作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既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科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支撑,因而其建设与管理在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推动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展开。首先,本文对高校实验室的"双一流"建设推进作用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其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且也是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接着,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角度切入,重点阐述了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内容;最后,又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包括"模块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及"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在内的三大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伴随着其发展,测绘技术和知识在不断更新发展,测量实验室的服务对象变得更加广泛,不仅仅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与此同时,其服务对象还有不同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相关的文化素质课程,,因此对于测量实验室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各方面要求不断更新,其模式也需要不断的革新,以此来适应新的变化,因此就需要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就测量实验室教学及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几种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其弊端与优势,提出了高职院校应采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高校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传统的实验室人工管理模式己经不能适应现代办学和教学的需要,全面开放型的管理模式是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入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培养适应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应用不佳,导致实验室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支持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以下本文将通过分析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现状,进一步分析中心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优点和弊端,探究中等卫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科研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制约了实验室管理效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在分析当前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对高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表明该模式可以合理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梁清煜 《大众科技》2012,(8):100-101,33
水土保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信用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应用型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信任、信誉、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信任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誉是正向信任的累积效应,信用则是信誉的长期积累并具有商品特性,尤其是具有货币的流通、贮藏、支付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晶晶 《科教文汇》2013,(25):11-14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异同分析,进而得到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已成为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构建校企平台,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知识产权实施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区域科技合作与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援藏是支援我国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西藏科技"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的重要桥梁,也是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构建西藏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依托,因而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通过近20年的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援藏的战略思路为:制定并实施科技援藏规划,构建可持续和长效合作的科技援藏机制,探索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全方位立体互动模式,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援藏,推动科技援藏与自身科技能力提升相结合。科技援藏与西藏区域科技合作的保障对策为:建立对口援藏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科技援藏工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援藏项目的跟踪协调评价制度;加强科技援藏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形成中央、援藏省市和西藏自治区三方联合支持的综合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为科技援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与创新过程的关系,认为创新需与教育结合,而教育本身也在经理创新的过程,指出了导致后现代科学现代化压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重点考察了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分析了德国体系的特点和结构以及近三十年来的主要危机与改革的措施.文章指出每次危机的发生都带动了创新和改革的发展,特别介绍了今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发展步骤,即所谓的"实地学习概念",文中详细介绍了教学模块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