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基于依存语法的语言学研究逐渐增多。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这些研究可以归为两类,即理论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两者关系密切,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理论语言学视角下的依存语法研究关注句法—语义界面中的依存关系,而计算语言学视角下的依存语法研究关注依存语法的形式化以及其依存关系的自动切分。两者共同促进了依存语法的理论发展,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树库是一种带句法标注的语料库,它记录着真实文本中每个句子的句法分析结果——句法树。上世纪90年代,自然语言的自动句法分析再次成为国际计算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宾州树库PTB的建成。根据树库自动归纳出来的概率型上下文无关语法,使英语的句法分析器在性能上显著超越了先前基于规则和合一运算的句法分析器。世界上为各种自然语言构建的树库,不论是短语结构树库还是依存结构树库,都以句子为基本的描述单位。依存语法是一种词例化语法,它不采用短语结构的语法概念,而直接描写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即认为句子中任何两个具有依存关系的词中必有一个是中心词(支配词),而另一个是被支配词。因此,依存语法直接体现了一种语言的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之间的天然联系。这充分说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倡导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和中心词分析法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在我国解放前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数十年长盛不衰,而且至今仍在指导着树库的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学习中,常常会有"形近意不同"的语言成分出现,因此常常困扰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本身的整体把握。由于语言学习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兼备的学科,尤其是在语言辨析等方面,只停留在表层语感的抽象把握上。但是,作为日语语言的研究者,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中却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语感上,要更深层次地从语法和语义上去把握其正确的辨析方法。本文旨在以"何でも"和"何も",这两个在日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为例,从语法和语义上去分析其不同之处,并期望以此为契机,进行更深更广的类似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主要体现了人类在语言结构的内在认识,以及人类具有的无限生成句子的能力。它试图找出一种可以描述人类所有语言的模式,以揭示人内在能力中带有普通性和规则性的东西---能够理解和生成新"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深度剖析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义及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本文旨在从语义理解及句型转换方面探究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语义学对深层结构的解释生成转换语法问世,向人们揭示了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实质上是一个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学生Katz和Postal把语义问题引进生成语法,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概念.1965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发表,一个结合语义的语言模式出现了,使生成语法进展到了标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的语法内容中,语义问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他认为:任何句子至少有一个深层结构和一个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思,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当然,所谓深层结构决定一个句子的意思,并不纯粹是语义上的也是语法上的,也就是说,它可以表示词、词组和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成语义学是从“生成——转换语法”分化出来的一个流派.生成语义学关于深层结构和语义表现之间的关系的观点,可用下面这个示意图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翻译就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以词汇和语法表现出来的语义的转换.想要提高翻译质量就必须对语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将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类型进行时比并对英汉互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的所有语言可以归为几个亲属关系的语支,各个语支又分属几个语族,各个语族又属不同的语系,如汉语属汉藏语系。日语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与它有对应性的语言几乎没有,日语的源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在语法上看日语是黏着语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尽管如此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圈国家,自古以来在文字和词汇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同形词这一汉日词汇的焦点作为对象,以共性和个性为主线从语义语法、语体、词汇体系等方面对汉日同形词进行分析、对照研究和探讨,力争阐明同形词在汉日两种语言中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为今后解决同形词"负迁移"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配价语法通过谓词与其搭配成分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语义关系,是当前语义分析处理的重要语法理论之一,也是解决语义分析处理颈瓶问题的利器.本研究构建的英语形容词配价词典是一部基于配价语法,并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可读词典,词典包含3170个英语形容词的配价关系、格关系、释义、褒贬义、语义分类、语义特征和相关例句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DEA词典的句子情感倾向性分析策略.实验证明,该配价词典在情感分析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语与汉语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两种语言词的分类不对应,语序也完全不同。汉语属于SVO(主谓宾)型语言,语序决定语法成分;日语属于SOV(主宾谓)型语言,语法成分由各种附属词决定。这些差异导致了翻译中词性转换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菲尔墨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并把语义引入语法研究.本文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结构、转换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出发,描绘了一幅简略的格语法概论图,由此推知此理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认知语法和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没有”型比较句的比较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指出什么样的句法成分能够充当比较结果是由该句式“不及”、“达不到”这一基本语义决定的,重点分析了状态形容词充当比较结果的原因和“那么”的用法,接着分析了比较结果的语义模糊性和语义类型,最后分析了整个“没有”句的语用倾向。  相似文献   

12.
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在处理语言问题上有着各自的不足,这使得它们之间的互补成为必须.同时,两种理论都从语言形式入手研究语言,并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分别解决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问题,这就使得两种理论有了互补的基础.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这一问题上,传统语法的描述和解释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对于这一课题,生成语法的技术手段可以做出深入的句法解释,而系统功能语法的技术手段则可以做出意义选择.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能够解决传统语法无法解决的众多语言问题,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缺乏形态变化不能作为汉语语法的特点。注重语义,语法与语义、语用的关系极为密切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朱德熙所说的“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及“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不是汉语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语义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却又是异常复杂的问题。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整个历程 ,语义虽说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作为方法论来看还未达成共识 ;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拥有显性的形式手段 ,而是一种语义型语言 ,因此语义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词项语法(Word Grammar)是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德.哈德森(Richard A.Hudso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予以完善的。这种新的语法理论不仅提出了在句法分析中把词看成是唯一单位并通过词的依赖关系(曲线箭头图)建立语义网络的新观点,而且提出了人类可以像对其他知识和行为进行分析一样分析和解释语言的新见解,从而对传统语法理论一直认为的在句法分析中短语是基本单位和语言与其他知识的习得过程不同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词项语法理论有助于为探索语言的本质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其句法分析方式可应用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认知语法的角度,以奈达提出的7个核心句(kernels)为切入点,对功能对等的翻译观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分析核心句在语言学理论基础、语义与句法的关系、语义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论证了在追求功能对等的翻译过程中引入认知语法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不V了”是个多义格式,分别表达“谢绝”、“打算”和“变化”的格式义,但它们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笔者分析了“不V了”结构的语义差异及“不V了”结构的句法差异,最后总结了“不V了”结构在句子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法语法配价理论对英语形容词句式的语义建构做出了强有力的解释。一个形容词句式表达不同的语义,这是由语言运用者对相关实体或事件的特征概念化的不同方式造成的。其自主成分与依存成分间不同的联结方式从认知视角解释了相同的句法结构表达不同的语义内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角度,动量错配构式"Num.+VCl+NP"与"连"字构式的搭配这一语言现象的句法、语义特点与构式之间的融合问题探讨。得出如下结论:"Num.+VCl+NP"突显出NP的事件特征,"连"字构式压制下的子构式"Num.+VCl+NP"所体现出的是主观量语义特征,它与VP的搭配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史锡尧先生在自己多年的语言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要想获得对语言的相对完整的认识,必须把语法、语义、语用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语言研究的思想.史先生的"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研究语言"的思想,不同于语法学界"语法(句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研究语法"之主张,具有很高的方法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史先生在其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语法学研究、修辞学研究、词汇学研究中,努力贯彻并实践着自己的这种语言研究的思想,并取得了为学术界所瞩目的成果.<史锡尧自选集>就是史先生的这种理论开拓与实践创获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