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斌 《地理教育》2001,(3):14-15
一、交通运输线、点、网区位选择的问题解答 区位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其含义既指位置又指分布.为了一定的利益,许多地理事物都存在着区位选择的问题.本单元所介绍的交通运输点、线、网的建设中就存在着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2.
【常考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重要交通线路●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知识梳理】交通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发展趋势:网络化、高速化、大型化我国交通运输铁路五纵三横、晋煤外运专用线、南昆线、青藏铁路等主要高速公路;长江航线、沿海航线;西气东输管道线世界交通运输:四大航线与主要港口、石油运输线、亚欧大陆桥等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技术、自然因素铁路建设作用:促进生产、扩大市场、加强联系京九铁路区位因素:合理布局铁路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一、增加和共有重点内容分析新教材增加内容新老教材共有重点内容(1)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2 )流通领域生产部门的特点(3)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②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③交通枢纽 ④交通运输网的发展(4)合理运输和综合运输(5 )现代通信手段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铁路的作用、影响公路建设的因素以及世界内河航道的建设状况;以京九铁路为例,理解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 .能力目标:学会对某一具体的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因素分析和选择。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祖国经济建设,利用所学知识建设祖国的崇高热情。重点、难点 影响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方法 竞赛抢答法(课前宣布竞赛规则)、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提问]东方之珠指哪一座城市?(香港…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6,(8):30-38
【常考考点】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重要交通线路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本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因素 ①线的区位因素 教材首先提出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必修模块二中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常见因素(如原材料、市场、动力、劳动力、交通运输、土地、水源等),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这也是近年来高考综合题中的考试热点。教学内容本身比较简单,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节知识点,解释或解决某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瑾 《地理教育》2011,(5):26-28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材从人类地域联系的最主要方式——交通运输着手,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两方面阐述。“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对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阐述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交通运输布局”则以两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线”为例,以南昆铁路为案例,阐述南昆铁路的重要性,引出影响南昆线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课标要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原则;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学案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充课堂的知识量;通过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1.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下册")的核心理论之一,其中心就是以"最小投资"获取"最大效益"。从本节内容开始介绍区位理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2."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时、因地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3.区位论不是纯自然的研究,而是研究人文现象或人类行为的区位,实质上侧重于经济区位因素。教材中基本原理的阐述、具体案例的分析,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4.农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因素的客观性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多变性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在尊重环境规律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考点透视近年来,高考在交通区位部分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世界和中国主要交通线和点的判读;比较各类交通运输的特点,用点、线、面来分析我国和世界部分国家交通网络体系;交通的区位因素评价;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合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安晓丽 《地理教育》2015,(Z1):137-138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一部分内容"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业的区位选择",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阅读教材后可发现,教材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主要地域类型为线索,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教学设计将湘教版教材部分内容做了微调,将集聚概念的理解放到"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中与"工业集聚"一起介绍,不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由于类型不同 ,其区位因素也不尽相同。教材据此特点对港口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而对汽车站与航空港的介绍比较简略。教材联系实际 ,选择了个案教学的方法。在港口建设中选择的是上海港。教材对上海港的区位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自然因素是上海港建设的条件。长江三角洲与黄浦江决定了上海港的地理位置 ,平坦而开阔的地形、丰富的两江淡水和大流量的河道都为港口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 ,广阔的经济腹地是上海港建设的重要基础 ,上海港得以不断发展 ,成为世界大港全靠其拥有发达的川、渝…  相似文献   

14.
单永 《新高考》2006,(7):99-104
原理呈现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优缺点 2.影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 3.城市交通运输布局原则:(1)满足出行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查询网上的相关材料和小组讨论,能够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他因素和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区位"问题的考查类型综观近年"地理区位"类试题,考查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②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③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④分析评价某类区位的最佳选择;⑤分析某类区位  相似文献   

17.
《地理科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对各类“区位”问题作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等。由于“区位”类型多种多样,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能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能力,故在高考试卷中“区位”问题的考查地位非常突出,几乎每年高考均有涉及。本文就工农业区位问题的专题复习进行说明。一、农业区位1.考点扫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贸的发展,加快了人员的交往,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编写,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作为教学内容。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  相似文献   

19.
一、课标解读本节的课标要求为"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所谓"分析",一是联系本地实际,学会分析某一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并归纳工业的区位因素;二是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于萍 《地理教育》2016,(4):18-20
一、教材分析"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本节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