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改变数学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的国际研究群的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立足于儿童基点和学科视野,让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精神的永恒追求、数学思想的古今辉映、数学教育的文化关怀,从而让儿童真正走进数学。  相似文献   

2.
龚艳艳 《考试周刊》2013,(94):63-63
本文中数学的花朵主要指小学数学学习的魅力之花。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实际上是充满魅力的,既有数学本身的无穷规律和奥妙,又有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之妙,还有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体现生命的创新价值之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数学教学的内在品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相似文献   

3.
朱月萍 《教师》2013,(8):39-3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起儿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充分展现数学课堂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理解新知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数学之花主要指小学数学学习的魅力之花.小学数学看似枯燥、抽象,实际上是充满魅力的,既有数学本身的无穷规律和奥妙,又有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之妙,还有促进学习者自身发展,体现生命的创新价值之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与把握,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数学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生动的课堂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材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培智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后很难适应社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为了让培智儿童以后适应社会,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创新教学,以提高培智儿童的数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玉雪 《学周刊C版》2011,(5):138-13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实践,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让其领会数学的奥秘。小学数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要求是教学生活化。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研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能理论为审视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变革,有目的地发展儿童逻辑—数学智能,改善儿童学习数学的体验,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儿童的学习需求,让儿童有深度地学习数学,让教与学的活动更好地适应儿童的智能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把生活情境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还能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运用生活情境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辅助,一方面它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创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它能够把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同时,它也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车园园 《甘肃教育》2004,(12):36-36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那么,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更为密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上的价值。好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实儿童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智力。本文试图探索游戏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之间的关系,对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难、重点进行讨论,加上自己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体会,理论与实践结合,阐述游戏教学在现代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两件事很重要:一是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做到循序渐进;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理解儿童的学习路径,做到有的放矢。理解儿童,就是要把儿童放在心上,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二是理解数学。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理解数学概念;改变教与学方式,理解数学思维;沟通知识联系,理解数学本质。理解数学,就是要牢牢把握数学本质,遵循数学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课堂既是数学的,也是儿童的。基于儿童视界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在儿童和数学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一方面,教师要把冰冷的科学形态的数学不断转化为温暖的儿童形态的数学,让数学走近儿童,为儿童所喜欢;另一方面,教师要把自然状态的儿童不断培养为数学状态的儿童,让儿童走进数学,学会数学地思考,进而通过数学学会思考。在实践层面,基于儿童视界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儿童的  相似文献   

17.
调查中发现,儿童对数学学习几乎感受不到有趣.怎样让数学回归它的本真面目,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感受“智趣数学”的魅力,本文试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智趣数学的缘起;二是智趣数学的课堂表现:情境创设生动有趣,引发学习兴趣;活动组织丰富多彩,激发学习主动性;学习内容由浅入深,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追溯数学素材渊源,感受数学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概念,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新理念催生了教学新常态。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衰减、数学技能水平低、数学创新力缺失的现象。教师应从生命本源、知识起源和教学起源的视角来理解儿童、理解数学、理解教学。"源本数学"教学流淌着"数学味",充溢着"儿童味",孕育着"发展味"。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精神是一种"看不见的数学",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对人的发展而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观察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数学精神的缺失,教师仍然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数学精神的知识化,虽然也有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却用传授知识的方式传授数学精神。我们期望让数学精神在儿童的心中自然生长,因此有必要对数学精神及其自然生长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