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兴庆宫是唐玄宗李隆基处理朝政和供皇家游宴的宫宛 ,李隆基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这里度过的。本文通过兴庆宫的兴衰演变 ,对唐玄宗一生的是非功过做了简要的论述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唐玄宗对盛唐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唐诗可以说是诗坛的青藏高原,唐玄宗李隆基所处的盛唐时代无疑就是诗坛的喜马拉雅。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颇重的李白、杜甫、王维、盂浩然等等值得我们引为民族骄傲的杰出诗人也都出自那个时代。而作为历史上以先英明后昏庸出名的皇帝李隆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主要体现在李隆基所推出的文化政策和施政措施等在繁荣唐诗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文学评论界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议不外乎两种:一是歌颂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坚贞爱情,二是批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荒淫乱政导致悲剧.我们认为此诗是通过李、杨悲剧进行政治反思,总结历史教训,以惩诫后世,规劝当朝执政者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4.
郭婷婷 《语文知识》2013,(4):109-111
通过系联韵脚字总结唐玄宗李隆基诗歌用韵情况,得出其诗歌用韵特点。进而与《广韵》进行比较,发现李隆基诗歌用韵与隋一中唐音系基本相合,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于音系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5.
装相     
李隆基还没当皇帝的时候,有一次出门打猎,马受惊了,带着他跑入一户百姓家中。几个年轻书生正坐在院子里饮酒聊天,见进来一个陌生人,便客气地起身作揖,请他一起饮酒。李隆基也没客气,  相似文献   

6.
周广玲 《文教资料》2007,(35):19-20
关于元代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梧桐雨》中"梧桐"象征意义,历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从杨玉环对李隆基的爱情并非出自真心和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所作所为并非君子行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梧桐"所具有的夫妇情深寓意和君子寓意两个方面论述本剧中梧桐所具有的讽刺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之第三子。垂拱元年,(685年)生于东都洛阳。3岁封楚王。因武则天“特加宠异”,允许宫中居住。9岁改封临淄王。以后,随武则天幸西京。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封李隆基为卫尉少卿,掌管武装及宫门警卫。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后毒死中宗,专断军国政事,李隆基利用禁军的不满,与姑母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军事政变,诛杀丰后及其党羽。拥睿宗李旦恢复帝位。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但是,睿宗也是个怯儒的皇帝,复位后,政柄操在太平公主手中。“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大臣大半依附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一二0)。她为把持朝政企图废掉太子,因此,和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景云三年(712年)睿宗预感到局面难以收拾,决定传位于太子。李隆基登极,是为玄宗。太平公主顾虑失去权势,阴谋搞政变,被玄宗发觉后,立即率领羽林军300余人及亲信官员数十人,一举歼灭出自公主门的掌权者,赐死太平公主,“藉没其全部财产”。至此,自神龙元年(705年)以来,六年多的时间内,经过数次政变后,大唐政局才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多种理解,其中尤以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这一说法最为普遍。文章却认为《长恨歌》是关于性格悲剧的,其主题意在歌颂美好的爱情,同时批判李隆基寡义优柔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长恨歌的诗歌内容进行解读,作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层从相识、貌美、受宠、享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层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与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第三层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层为虚写。其次,笔者对李隆基及杨贵妃进行了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0.
经验     
我们在一些文章中看到“梨园”这个词。“梨园”这个词与唐朝皇帝李隆基有关。李隆基十分喜欢音乐,对其颇有研究。一次,他挑选了乐工三百人,宫女两百多人,在京城长安禁苑的梨园里教授乐曲,并且亲自订正音乐的声误之处。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一生创作丰富,今存诗二千八百多首,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因此历来对白居易诗歌研究者颇多,但大都集中于讽喻诗和闲适诗,忽略了白居易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白居易的题咏诗。白居易的题咏诗真实的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观,通过对白居易题咏诗创作成因、题咏诗的分类及题咏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更加的了解白居易的审美情趣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岭南名士罗瘿公的诗词、京剧剧本、史料掌故著作及交游活动均有重要研究价值,然现存诸家著述对罗瘿公的生卒年记载多有讹误,不利于进行上述研究。借助罗瘿公的诗歌作品及其友人的诗文,可考证出罗瘿公生于同治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民国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相似文献   

13.
邹绛是活跃于巴渝诗坛上的格律诗人,长期潜心于现代格律诗创作和理论研究,在体式建设、节奏建设和继承、借鉴与创新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格律诗.其诗富于自然舒畅的节奏感,在自由的口语中体现严谨的格律,严谨的格律中透出自如活泼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郑谷诗歌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是唐末诗坛一位名家,他能以独特的诗风及艺术追求力挽唐末诗坛之流弊,从而在晚唐五代诗史演进中构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关于其诗歌艺术风格及其成因的探讨,学界很少触及,从这个角度来较为系统地剖析其诗。  相似文献   

15.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6.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译家。在翻译外国诗歌的过程中,他积极地吸取外国诗歌的营养,将其用之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从而促进了新诗的发展。刘半农对其译诗主题的借鉴是其译诗对其作诗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所创作的一些抒情诗、叙事诗等诗歌中都可以读到外国诗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李白巴蜀诗总43题52首,其可粗分为青少年蜀中生活诗、出川后写到巴蜀的诗、流放夜郎至三峡及遇赦回棹诗三阶段,题材上可粗分为政治抒情、抒怀访道、写景咏物、交游赠别、爱情五大类型。李白巴蜀诗内容、题材、风格、体裁皆有自身演变发展轨迹可寻,李白巴蜀诗变原因有三:崇仙尚道、兼具儒学信仰所致;个人不幸的经历遭遇使然;自身写诗能力提高的结果。李白巴蜀诗不仅对其自身思想、性格的形成,及其一生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对唐宋诗的演变发展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离不开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及其创立的意象派和东方诗学。意象派的诞生和理论开始了庞德对现代派诗歌的征途。而随后对东方诗美学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使其诗艺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庞德特有的跨文化诗学。意象派和东方诗学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庞德的现代性,并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庞德创立了一个“庞德时代”,特别是就其诗学理论而言。  相似文献   

19.
张耒是北宋中、后期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在苏、黄巨星陨落之后,发挥了巨大的承传作用。然学界对于张耒的重视程度与其在宋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张耒研究,经过早期的无人问津,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并呈现不断升温的趋势,直至进入21世纪,学界在张耒家世、生平,交游,学术、文艺思想,诗歌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冉庄文集》是冉庄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后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多方面取得可喜收获的集中体现。冉庄以大量优秀的山水诗受到普遍关注,偏重于作品的道德价值,其散文创作饱含诗情,立足当代,取材广泛,有较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冉庄文集》还收录了他在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