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正如音乐家李凌所言,“唱歌就是唱情”.音乐课如何创设情境和激情导趣?如何发展学生爱乐情趣和培养学生高尚情感?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抛砖引玉. 一、情趣教育是音乐课的首要任务 音乐教学属于美育,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审美观为核心.审美教学的实质是情感教育,以“情”为经,以“感”为纬,培养少年审美完善的人格、和谐发展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学是重要的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审美效果,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的方式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霍冉 《河北教育》2004,(5):37-38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情感化”和“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构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它以审美为核心。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手段,创设一种亲切而富于美感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在音乐实践和音乐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音乐回归自然。一、让学生产生审美心境情境美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情境,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所以在音乐课本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音乐课程目标解读》)那么,我们在音乐课中如何切实有效事半功倍地进行情感渗透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情由境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情境教育理论启示下,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创设形象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使音乐教学有效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其最重要的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良好的音乐情境,能使学生做好了解乐曲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提升艺术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9.
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美术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人格,完善审美能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以下笔者就从“情境”、“情趣”和“情感”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 情境,是美术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怡情养性。  相似文献   

10.
张金霞 《考试周刊》2012,(44):175-176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1.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  相似文献   

11.
周艳萍 《文教资料》2010,(36):72-73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是美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是体验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体验性音乐教学法是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能使学生听懂和理解音乐作品。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是重要的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审美效果,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的方式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凭借“多讯道教学”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乐”的师生人际关系,激活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移情体验,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要根据不同素材不同情致来设置不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又称“美感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四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事业中.美育是通向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只要教师引导审美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适时点拨,学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陶冶美好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新课标所提倡的“加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以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地位。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是无可替代的,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若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的情境,将对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鸿斌 《成才之路》2009,(12):65-65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目标。而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则是音乐的情感性,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则是音乐情境的创设。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  相似文献   

19.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 :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一、创设情境 ,感知美的形象要使儿童感受到美 ,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 ,凭借这些审美对象 ,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比如 ,我在教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 ,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  相似文献   

20.
王岩 《甘肃教育》2014,(13):74-74
正一、以审美为核心1.情境是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2.以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