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琦 《青年记者》2008,(15):27-28
从1982年<湖南妇女报>复刊到发展历程不过20余载,其生存现状与理想状态亦相差较远,但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和发展空间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共生,困境与出路并存.获得必要的资源和空间是任何一个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妇女媒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女性媒介主要是以女性为阅读视听对象的媒介,是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并服务于女性生活的媒介。女性媒介影响着女性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媒介是18世纪英国的《淑女使者》、《旁观者》和《妇女周刊》等。中国的女性媒介发端于“五四”时期。当时的女性媒介包括女性杂志和女性报纸,主要有《新妇女》、《妇女评论》、《妇女声》、《妇女周报》等,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化立场,即以女性独特的体验、独特的视点来考察社会现实生活。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视角是指新闻记者、编辑在采写、编排新闻时具有一种女性意识,能够从女性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男性的角度来表现妇女,女性报道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够代表女性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够反映女性的权益,将之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力量加以报道。 当前社会新闻中有关女性的报道,其女性主义视角主要体现为: 一、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妇女的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新闻对…  相似文献   

4.
地方广电向区域媒体转型的当下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电行业内正在悄然发生一个重要变革,即地方广电正在向区域媒体转型.这种转变一方面源于地方广电对于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探索,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断探求,另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层面对大众媒介所提出新的要求.双方在多个角度对接,地方广电也就获得了以"区域"为基础的资源集聚、动力凝聚,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发展平台.在这场转型中,广电行业的发展规划思路,广电产业格局走向,广电媒介的角色与功能,广电媒介的经营发展观,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持续发展也就必然要纳入大众媒介这样一个重要维度,以保证顺畅前进.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媒体和社会的关系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媒体究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还是社会现状的维护者。本文拟在传播社会学视阈下,考察女性媒介与中国妇女发展、社会发展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现实社会意义。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网络女性另类媒介"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独家发布的416篇文章为研究样本,从报道主题、议题选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通过传播与组织参与妇女活动实现其另类媒介特性、争取女性权利。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作为另类媒体的实践,最终目的不单是为了同主流传播中的不平等观念进行抗争,而是通过构造女性话语空间、积极参与公共讨论互动,从行动、思想、经验三个维度传播实现女性平等,为消除男性一元霸权的民主理想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7.
罗红 《新闻记者》2007,(12):58-59
所谓女性传媒,就是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传媒。综观中国妇女媒体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兴起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妇女走出家门,为自身的自由、权利斗争,号召妇女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为国家民族的和平与解放出力。被誉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的向警予(曾任1923年创刊的《妇女周报》主编)将妇女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提出妇女解放同整个人类解放不可分开的著名沦断。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介技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入,我国步入媒介化社会,媒介成为一种关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以河南暴雨救援为研究对象,发现媒介化社会呈现出应对自然灾害的独特优势,即通过对应急机制的重组,让传统社会里被忽视的“旁观的大多数”通过社交媒体汇聚,以发布者、跟进者、动员者和支撑者的身份参与到救援全程之中。同时,要注意在数字鸿沟由发展问题扩展至生存问题的媒介化社会里,应对媒介欠发达地区予以支持,避免使其沦为被“遮蔽”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行业动态     
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在行动中国的妇女媒介监测网成立于1996年3月8日,旨在监测我国各种传播媒介对妇女形象的宣传报道。首都女新闻工作者认为:“1995年世妇会前,我国政府发表了本世纪最后5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关于‘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方面,《纲要》首先要求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权利和地位,宣传富有‘四自’精神的女性,改变社会对女性歧视和偏见。”而“男女平等这个基本国策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传媒的正确宣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广告中,妇女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动机、问题及方法 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主体的人,在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改组中,产生了从生存状态、行为模式到价值观念、人格意识诸方面的深刻变化,就中国女性而言,新中国通过法律、法规保障了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然而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仍然从价值体系、社会道德、生活方式多方面规范和建构着女性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也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着女性的发展。社会转型使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电视媒介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上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维的向度,其变化,既体现在中国女性自身角色意识、生存状态、自我设计等方面,又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念对女性性别角色建  相似文献   

11.
熊忠辉 《视听界》2015,(1):23-27
资本输出、人口迁移以及把生产和消费从传统空间制约中解放出来的技术革命正成为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特征。由此,社会再生产和资本循环成为新媒体生存发展的逻辑基础,新旧媒体融合所需要的资源主要依赖市场配置而不是权威性分配。媒体融合不是通过技术升级对媒介形态进行创新,更应该对生产组织进行变革,以及在更大范围对媒体结构进行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正在试图为这些变革提供土壤,媒体融合或将向专业化、多媒体和服务组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自1990年代中期兴起后,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女性问题的重要取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下,产生研究热潮,并保持了稳定的学术产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为节点,相关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至2008年,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霸权主导下,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呈现出自发与理论依附状态;而从2008年至今,中国学者逐渐超越以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表述,关注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改革对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的决定性影响,扬弃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以历史向度关注国家在场不仅照亮了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盲区,也释放了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研究的本土动力,更凸显了将以女性媒介形象为表征的妇女问题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江丽  郭歌 《中国出版》2023,(12):53-57
从电视问政到直播问政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媒体直播问政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双重要求下的媒介实践,通过“事前”凝聚相关利益群体,“事中”打造公共协商空间,“事后”保持对话与监督落实,助力治理媒介化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深化治理媒介化,通过提高政治逻辑媒介化水平,深化媒介逻辑媒介化程度,提升用户逻辑媒介化素养,创设常态化社会治理协商氛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近年来媒介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的发展做一梳理与回顾,从中发现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有两大特点,即路径依赖与理论注脚。因此,本文认为此类研究首先要从进化发展的角度认识媒介,纠正一种媒介决定论的误解。其次,立足中国自己的乡村社会研究成果,明确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变迁的机理,重点研究媒介如何常态化为一种结构性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是两个行为主体在一定社会制度约束下产生的,是社会公共活动中,公众与履行社会契约行为的公共机构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媒介生存、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媒介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它首先要有很高的公信力。随着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媒介公信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新闻媒介的公信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提出并一再得到强调。因此构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今天的媒介来说,社会转型是其发展的不可忽视的背景和条件。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与媒介的市场化和信息化转型几乎同步。而且,媒介的发展转型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更起到了建构和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运用媒介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也就是说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陈丹 《今传媒》2014,(1):65-66
都市类报纸是目前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报纸群落,但是全球范围内媒介集团的扩张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都市类报纸发展遇到了挑战。媒介地理学作为从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延伸出来的新型学科,以新颖的角度来观照媒介塑造的世界。作者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中国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并对都市类报纸如何充分利用地方地理资源取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都市类报纸是目前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报纸群落,但是全球范围内媒介集团的扩张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都市类报纸发展遇到了挑战。媒介地理学作为从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延伸出来的新型学科,以新颖的角度来观照媒介塑造的世界。作者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中国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并对都市类报纸如何充分利用地方地理资源取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