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豪迈西行”大型实践活动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在积极响应国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  相似文献   

2.
年前,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从2006年开学初到“五·四”青年节,要集中开展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和组织形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3.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在积极响应国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  相似文献   

4.
教育资讯     
《现代教育》2003,(12):64-64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6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广大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5.
服务灾区     
《教育》2008,(20)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的地方去!"7月1日,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5名"西部计划"大学生、研究生在党旗下庄严宣誓。2008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学校招募后,他们积极通过网上报名在面试、体检、公示后从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许是从小没有出过远门,也许是一直以来受父母老师教育的影响,到西部去,到穷苦的山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想法在我工作之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相似文献   

7.
支教西部     
王留平 《高中生》2009,(19):70-70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年6月,即将毕业并已联系好了工作单位的我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经过培训,两个月后我和其他几位志愿者来到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坡头镇。我被安排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当听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西部志愿者,决定为祖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十年的时间,我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志愿者的转变,经历了磨砺,摆脱了稚气,放下了依赖,从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后,全国许多地方和高校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热情鼓励和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广大青年学子更是带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志向,郑重作出到基层就业、到基层锻炼成才的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27日】到灾区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到西部去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毕业后,工作中忙忙碌碌,生活虽然舒适了许多,但说实话,心里却总觉得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11.
近年,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山东大学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着重在练好“五功”方面下功夫,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的6月,正值北京最炎热的季节,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等几部委联合启动了首届”西部计划”,骤雨钟山、西部鼎沸,弦歌激切,一夜之间,这条消息在全国各高校爆炸开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横条标语铺天盖地地在各大高校尽显美景。说实话,我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激动的,一方面西部在我的想像中很美很美,大漠、戈壁,草原等风光给我无限的遐想。另一方面,西部的贫穷和落后又是需要我们亲自去体会的,我在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到西部生活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西部计划高扬理想的旗帜,以责任激励青年,以奉献感召青年,以事业凝聚青年,在全国高校中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成为新时期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满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青春壮志.在西部基层的广阔天地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他们的积极行动和感人事迹在广大青年中进一步树立了到西部、到基层建功成才的积极导向。  相似文献   

14.
高顺炳 《云南教育》2022,(Z1):30-31
<正>2003年9月,团中央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作为一个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我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普洱市墨江县的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接任初三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并担任重点班班主任。时光飞逝,转眼已近20年,而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曾让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祖国大江南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本文的主人公岑维溶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历史洲源:从青年奔赴延安到大学生村官制度 引导青年学生到西部、到底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政策.在建党92年的历史上,曾经掀起过组织和领导青年知识分子到西部基层一线就业的历史浪潮.同时,从人口变迁史角度来看,这也是大批青年人口从城市到农村的三次大迁徙.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现在,到国外去,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去,到挣钱多的地方去,成了一些大学生的主流选择。  相似文献   

18.
"投身西部教育事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肩负更大的责任,迎接更多的挑战!""我愿意通过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行动让人民群众相信:清华人是吃苦耐劳的人,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我要在海浪中磨砺自己,我们要在未米战场上赢得胜利!"当一句句出征的誓言响起,又一批毕业生即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2005,(8):11-11
胡锦涛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利于开辟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中央16号文件强调,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既为就业工作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