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以前语文课教学重教师讲解分析。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字、词、句、段、修、逻、文、篇、章,环环紧扣,语文知识充斥课堂,忽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个性的张扬,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实践性特征、汉语言自身的特征都要求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体验、重运用。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继承传统语文教学“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方法,复兴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只要抓住阅读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阵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作文是学生思想、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可以作为语文学得如何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3.
<正>"课标"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阅读,重积累"的特点,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少年儿童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恢复"朗读涵泳"的优  相似文献   

4.
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淀了五句话: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 一、重感悟 直到现在,中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教学观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同样,注重积累,注重感悟,注重运用,教给学生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在语文天地中自由呼吸,自悟发展,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特征,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多读,多背,多积累,多感悟,多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更是汉语文教学的“铁率”。●要让语文学习成为“感悟—积累—运用”的美妙过程,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语言素养作为主线。语文教学要讲求沉浸、感悟、体验、思辨;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综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重教师作用,轻学生个性化体验,“费时多而收效微”。假如能合理地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尊重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有滋有味,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自然大有好处;反之,枯燥无味的填鸭式,令学生厌烦,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唤醒、激励、启迪、感悟,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如何正确处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是前提,是基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是结果,是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  相似文献   

13.
模仿学习,铺设创造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既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认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首先要从语文教学中的模仿做起。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给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么美好的舞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为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提供空间。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彰显和张扬自己的个性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王江伟 《新疆教育》2012,(21):204-204
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积累、体验、培养、发展语感的要求,为语文教师实施语感教学提供了依据。语感教学对改变当前忽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的教学现状,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但是小学语文的"双基"教学有被淡化和遗忘的迹象。主要表现在:重人文,轻语文,重能力,轻知识:重感悟,轻训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实质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如何正确处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是前提,是基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是结果,是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虽然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因为它至少还包括生活的体验、文化的传承),但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脱离这一根本任务,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就会被泛化虚化,就无法留下语文的印痕。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学习,其重点在于对语言的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进行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就决不能只限于在课堂上学语文、只用教材学语文。我很推崇“大语文”教学观 ,力主广辟语文教学资源 ,让学生见闻多、体验多 ,一旦见多识广 ,就不愁无话可说 ,而会文思泉涌。正如朱熹所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积累人生感悟 ,把广阔的社会变成学好语文的综合立体大课堂呢?经常引导学生到博物馆去 ,扩展视野 ,丰富知识 ,了解社会 ,为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打下基础 ,从而为创新与创造力培养提供条件。心理学家认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