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增广贤文》中有两句流传甚广、家喻户喻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光阴”表示时间短暂。此句意谓时间宝贵,应当珍惜。古人十分惜时。三国营丕说:“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典论·论文》)东晋陶渊明:“古人惜寸阴,念之使人惧。”  相似文献   

2.
“寸阴”者,“一寸光阴”之紧缩也。古谚语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说,言时间之短暂和宝贵也。“光阴”怎会成为“时间”的同义语?计算时间的量词,现在人们只知是分、秒、时,怎么会是计算长度的量词  相似文献   

3.
课本百宝囊     
“寸阴”的来历我们常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寸阴”常常形容时间的宝贵,你知道“寸阴”这个词的来历吗?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寸晷”指1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1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汉唐以…  相似文献   

4.
在古文献里,我们常能见到“千金”、“万金”以及“寸金”等词语。比如,成语有“一掷千金”、“千金小姐”、“一字千金”、“一诺千金”等。这些“千金”均不是实指,实指的“千金”应折合成今制重量单位多少克呢?又比如,我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以之比喻时间的珍贵,需备加珍视。那么,“寸金”又应折合成今制重量单位多少克呢?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几条材料。《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东汉经学家赵歧《孟子章句》于此条下注云:“二十两为镒。”《资治通…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可金,寸金难买寸光明。”“寸阴”是指很短的时间,那么为什么把“光明”称做寸呢?  相似文献   

6.
《和时间赛跑》一文中引用了一句流传的俗语,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说时间宝贵,应该珍惜。有些学生提出这种说法有些奇怪,光阴怎么能讲尺寸呢?时间能用寸来量吗?其实,古人的确曾利用阳光下竹竿的影子来测量时间的长短,所以才有“寸阴、光阴”的说法。用竹竿的影子来测量时间毕竟不是一个好办法。此方法,阴雨天怎么办?即使是晴天,晚上怎么办?所以这种办法终被淘汰了,代替它的是铜壶滴漏。其方法是用铜壶盛水,让水从底部的小孔慢慢地滴下来,从水位来观测时间。壶的中间插上一支箭,上边刻了一百度的记号,代表一昼夜。水位…  相似文献   

7.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再公平不过了,也实在是太珍贵了。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匆匆》中也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不回。这就告诉我们时光飞逝,生命有限。  相似文献   

8.
佚名 《中学文科》2008,(6):30-30
【考题回放】《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一力|不~工本。  相似文献   

9.
去年下学期,余见大孙子所读小学第三册《语文》17课中的“绿树成阴”,认为是“绿树成荫”之误,遂写了个便条告知孙子的语文老师周异春小姐。周老师很认真,她回条子说《新华字典》上就是这个字,没错。在我几十年的印象中,树木遮住阳光所形成的阴影应当是“荫”,怎么会是无草木的“阴”,这激起了我要查查语文工具书的兴致。《康熙字典》、《古汉语大词典》上说,荫通“阴”,但“树阴、林阴”可否写成“树荫、林荫”,众说纷纭。《别字辨析》上说:“‘阴’、‘荫’都可以指阳光不到的地方和景况,如‘树阴’也可写成‘树荫’。但‘…  相似文献   

10.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前人用来提醒和督促人们珍惜时光、抓紧学习的诗句。那么为什么把时间称作“光阴”呢?原来,古时候人们用“晷”来测量时间“,晷”是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一种仪器。在圆形石板上刻上表明时间的度数,圆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周顺昌是不是在“丁卯”三月之望被逮捕的?《中学语文课本》注:“〔丁卯〕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北京大学阴法鲁同志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三编)、天津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合编的《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有影响的著作,都肯定周顺昌是在“丁卯三月之望”被逮捕的。  相似文献   

12.
“易”之阴阳乃辨证关系, 坤 (或阴) 与乾 (或阳) 相互依存。目前学术界对 《周易》有两种看法:传统的以之为儒家经典之道,陈鼓应则认为它主要表达了道家思想,似乎有各执一偏之嫌。本文对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 提出阴性的坤道哲学是其重要部分并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3.
“河阳”应作地名解贵州付泽光《愚公移山》(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社版)一文中,把“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之“河阳”释为“黄河北岸”,并进一步解释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一些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也用此说...  相似文献   

14.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曰: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义智属阴;仁礼是用,义智是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只将仁义说,则“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若将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的,义是肃杀果断的,智便是收藏的。如人肚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相似文献   

15.
一、古文助读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过去的时间,它如同说出的话、射出的箭、度过的年庚,是收不回的。古人云:“一言易出,驷马难追”,说确切些,这里不存有“追”与“不追”的问题。国之兴衰、事之成败、人之生殁、离不开时间,时间在这里如同人之细胞,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古代大禹惜寸阴,陶侃  相似文献   

17.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人惜时如金 ,但为什么把“光阴”称作“寸”呢 ?原来 ,古时人们用“晷”来测算时间 ,在圆形石板(称晷面 )上刻有表明时间的度数 ,圆心立一小棍 (称晷针 ) ,由日出到日落 ,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 ,又由短而长地映在晷面的刻度上 ,由此可标示时间 .“寸阴”,即阴影缩短或延长 1寸的长度 ,通常用表示时间极为短暂 .后来 ,人们使用“寸阴”来劝导大家要珍惜分分秒秒的点滴时间 ,这便是“寸光阴”的由来 .这里也揭示了古人因鉴于当时没有钟表而用长度来测量时间的原始方法 .就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依然可以用“刻度尺”测量时间 ,比如弹簧振子的周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定 ,用刻度尺来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 ,看起来似乎不可能 ,因为刻度尺是长度的量具 ,而弹簧振子的周期是时间量 ,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这怎么可能 ?深入地想一想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单摆的周期不是可以通过测量其摆长和查阅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测得的吗 ?可见 ,用刻度尺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是可行的 .弹簧振子由弹簧和小球组成 .开始用刻度尺量出弹簧振子水平放置时的弹簧长度 L0 (平衡状态下弹簧固定端与小球球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最早把黑夜和女性联系起来的是《易经》。《易经》称“一阴一阳为之道”,白天是阳,黑夜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黑夜和女性就是在“阴”这一层面上连接在了一起。到了八十年代,女诗人翟永明更是在女性主义意义上挖掘二的关系,她把那首《女人》组诗的序言部分命名为“黑夜意识”,以此呼唤女人自觉的独立的主体意识。池莉虽然没有在作品中刻意描写黑夜和女人,她笔下的黑夜和女人的关系也没有成为翟永明的“黑夜意识”的积极脚注,因此,我们不能随意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涵盖,但是,在当代女性主义语境下对池莉小说中黑夜里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的较为复杂的思想意蕴进行解读,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概括起来,池莉笔下的“黑夜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经学,泛指中国古代诸“经”之学。如,。《道德经》、《南华经》、《易经》等。如所周知,《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易经》即《上经》和《下经》。《老子》:“不言之教。(笔者按:之,段玉云;“之:引伸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说文解字注·之》》”《庄子·知北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荀子·儒效》:“知之,圣人也。”《庄子·天地》:“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笔者按;1、神,见《庄子·大宗师》“以神为马。”《中华大字…  相似文献   

20.
"阴""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其本义,“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水南山北之谓也。这种解释表明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阴”和“阳”由其本义,各产生了较多的引中义,这些意义几乎都能对举。“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