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中国化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现阶段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定位问题的科学界定和阐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理论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引发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间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在这个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八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三大理论成果,而且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该理论体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拓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艰辛探索阶段,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奠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创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发源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发展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精髓在于改革、发展、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其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两大体系。因此,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历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彰显出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张闻天负责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在深刻反思自己曾经犯有的"左"倾路线错误、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重要历史任务,为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魏斐德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和上海史研究专家,但他也曾涉足毛泽东研究领域。魏斐德之所以涉足毛泽东研究,主要是与当时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与纪念其刚去世不久的导师列文森以及发现了与毛泽东相关的新史料等因素有关。魏斐德的毛泽东研究具有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独特的研究方法、鲜明的列文森范式等显著特点。也正因为魏斐德毛泽东研究方法的独特,他的毛泽东研究著作在美国学界备受争议。魏斐德的毛泽东研究启示我们,虽然中西方学者在研究视角、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基本结论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正是通过对相异观点与方法的了解、分析、批判和借鉴,将刺激我们的学术自省意识,进一步推动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学术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结果。毛泽东同志发挥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调查与研究、历史与逻辑、抽象和概括;激发毛泽东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有目标、意志、情感、渊博的学识。学习毛泽东的创新思维,对于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模式"成为海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海外学者深入分析了毛泽东在建国后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为"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强大的物质基础、明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后被继承下来,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毛泽东时代存在过于注重政治而忽视经济,过于注重意识方面的功能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为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再探索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主要理论内容已形成,二是这一思想的活的灵魂的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福建古田开始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新阶段,红四军在古田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根据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是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概论课”在诸多方面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它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是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它具有特定的科学涵义.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原则的代名词.因此,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论精髓具有标识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形态也不例外。"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内涵的一致性,标识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属性,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表述的差异性,标识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个性,也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应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