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2块测力台和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测试,采集16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在后手摆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双脚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及运动学相关数据.双脚快速力量参数与出拳速度进行相关分析、曲线估计,并计算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前、后脚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质量与出拳速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出拳速度呈曲线关系(P<0.01).结论:(1)拳击运动员后手摆拳击打的过程中,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蹬地最大力量有助于提高后手摆拳出拳速度;(3)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一定范围内,缩短蹬地的发力时间有助于提高出拳速度;(4)提高双脚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发力速度有助于提高后手摆拳出拳速度;(5)后手摆拳下肢快速发力对出拳速度的影响,同肢体快速发力对自身动作速度的影响显示出趋于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阿明  邹市明 《新体育》2003,(9):38-39
2003年7月12日对中国拳击而言是个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第12届世界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的那块银牌告诉人们,中国男拳世界大赛无奖牌的尴尬从此作古。世界拳坛由此多了颗闪亮的星——邹市明,这个拳台上的“灵动杀手”,生活中的“乖乖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水平的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动作技术效果的各项指标的差异,为一般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安排、缩短差距提供可针对性参考意见。方法:采用Vicon红外动作捕捉系统、2块kistler测力台和1块测力靶以及同步设备,对优秀组和一般组共16名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峰值拳速、接触拳速、拳速衰减率速度指标3个、冲量、峰值力量、相对力量、发力时间、发力率、发力指数力量指标6个、后脚峰值力量、峰值力量时间、快速发力指数指标双脚发力指标3个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优秀组和一般组在接触拳速和速度衰减率指标差异极显著。测力靶数据6个指标差异显著,下肢测力台指标中,后腿峰值力量/体重以及后脚发力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后手直拳技术动作效果要实现专项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特征,重点在后腿积极启动力量,以增加出拳速度和有效击打的"刚性连接结构"为目的的抗阻专项力量训练设计是教练员提升一般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忠海 《武当》2005,(11):23-24
“野马盘草”是洛阳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中的马形拳把,主要练习耐力与爆发力,是“拳功一体”的拳法。由于“野马盘草”拳把发力刚猛、爆烈,负荷极大。所以规定只有年满18岁之后方可学练。年龄未满十八周岁者,由于骨骼、脏腑机能脆弱,难以承受发力时产生的震荡,很容易受伤。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迎击拳功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专家访谈法、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中的迎击拳技术.拳击运动要求运动员运用灵活的步法快速移动,迅速地出拳反击和适时地进行迎击.主要结论:要充分认识迎击拳在拳击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和拳法技术;加强左右手摆拳迎击拳的训练;与拳击强国的交流是提高拳击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我国拳击运动员进一步增强迎击拳和其他拳的综合运用效果.进一步提高中国拳击运动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拳击一向被酷爱它的人们称为“勇敢者的运动”和“拳台格斗的艺术”,拳击的激烈对抗与猛烈刺激,吸引着无数痴迷者。然而拳击世界的空间不仅如此,在健身专家的眼里,它还是一项充满激情和富有积极价值的健身项目。经过独具慧眼的巧妙提炼和富有激惰的编排,拳击已不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相似文献   

7.
泰拳的拳法基本上与拳击相同,大致可分为直拳、钩拳、上击拳和摆击拳等等。 拳击只准许用拳击打,故此其拳法比较密集紧凑,力度大,威力强。而泰拳是手足并用的自由搏击,没有拳击那种限制,因此拳法的变化较多,许多拳击中不准使用的拳法,在泰拳中则是随意使用的,例如鼓拳、掌掴、回击拳和后摆拳等拳法。  相似文献   

8.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9.
坤青 《中华武术》2003,(3):46-49
六、生死时速:连”最伟大的”拳王阿里也说怕的一战 世界重量级拳王莫罕默德·阿里也许自诩是“最伟大的”,但他却拒绝与泰国的世界次沉量级拳击冠军“左拳虎”盛塞·曼素辇进行一场单打独斗的五局比赛——以他的西式拳法对盛塞的泰拳功夫。 阿里重约100公斤,而盛塞则不足70公斤。 1976年,菲律宾著名国际拳击经理人沙里尔(长者)有意撮合这一场惊世的武术对抗。盛塞经历共数十场泰式拳斗,左拳左毛腿是杀手金锏。1973年一年间,九胜一负。左拳天赋神勇;翌年与泰国皇牌拳师乃佛三度交锋,一胜二负、举目全国,除乃佛之外,已无人敢与对阵,便转向国际拳击发展。在短短一年间,完成了前无古人的“黄金三级跳”,仅三战即破西  相似文献   

10.
陈剑 《精武》2006,(6):13-15
李小龙的功夫,不只是身手敏捷再加上了些拳击类的现代搏斗技术。其实,李小龙也掌握内家功夫的精髓——内劲,他很小就学习过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这些在李小龙的一些记录片上可窥端倪,其书籍中也提到了有关的观点。他的拳法、腿法爆发力强,速度快得出奇,这就是运用内劲发力技巧的缘故。他在电影中的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三维摄影解析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员技术动作构成、负荷强度、身体训练、准备活动和意外因素等5方面系统分析了造成足关节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三级跳远运动员足关节损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术概念是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以武术概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学视角,沿着古代武术、近代武术、现代武术这一思路,对武术概念进行纵向的宏观梳理。  相似文献   

13.
论传统文化对武术内外兼修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超出体育范畴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形式,内外兼修是它的显著特点,是奠定其多元价值的一大基石,是其在形成和发展形成过程中,受传统文化的滋润和影响,与气功交叉相融的结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推理论证法等从儒、道、佛三家主流传统文化入手,探析了它们在武术内外兼修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作为身体最直接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身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身体从宏观角度可分为“生理身体”和“文化身体”。生理身体是体育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益者。而文化身体则又是体育文化的基础与实质、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对骑士、武士、侠士这三类特殊的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他们所承载的思想精神对各自民族产生的深刻文化影响,继而指出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对其文化内涵扬弃结合,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和平、和谐发展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以人体尸体样本下肢肌肉附着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的坐标为基础,利用下肢肌肉功能模犁计算机应用分析软件,对髋关节肌群、力臂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对髋关节肌群的肌肉功能参数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了肌肉功能转换角和肌肉功能补偿的概念及其在髋关节肌群肌肉功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术入奥的可行性分析,分别是思想的西方化、项目设置的简单化及评判标准与实施的量化,并提出竞技武术只能作为武术入奥的代表,并非全部。在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应该注意中国武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使武术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美俄女子团体、个人全能以及各单项决赛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金牌竞争能力不如美国队和俄罗斯队;稳定的发挥是中国女团夺冠的关键;中国缺少有竞争力的全能型运动员;单项上,跳马出现无人可用,与美俄人才济济形成反差;高低杠编排不够新颖意外丢失金牌;平衡木相较于美俄仍有一定的优势;自由操逐渐向金牌发起冲击。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杰  曹洋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2):36-38,48
本文就静态地传统观光旅游向何动态地休闲体育旅游的转变过程中,体育作为旅游的一种载体,分析了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重点阐述了西部体育旅游资源中的人文优势和地理优势,以及影响西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和开发现状.并对开发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化学、哲学、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以"约束"与"自由"这两个哲学范畴中的概念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武术所形成的文化约束的内容,通过辨析"约束"与"自由"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文化约束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归纳出约束是实现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