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曼 《家庭教育》2006,(5X):36-37
可能你认为孩子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完善。是的,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好,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总会有不恰当的行为,它们如果变成习惯,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请不要忽视这些不好的行为,赶快防患于未然吧!  相似文献   

2.
徐曼 《家庭教育》2006,(4X):36-37
孩子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完善,确实,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好。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不恰当的行为,如果变成习惯,它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请不要忽视这些不好的行为,赶快防患于未然吧。[编按]  相似文献   

3.
人在生活中不断成长.而烦恼也总会伴随着成长的脚步一同到来。一说起现在的孩子,人们住住会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是泡在蜜糖里长大的。但如果你能认真听一听孩子们的心里话,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同样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尽力解决这些成长的烦恼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份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总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周一贯 《山东教育》2002,(10):29-29
这是一次作文比赛中当堂完成的一篇小学生习作:我这十几年———长大的求证不知不觉,我长大了。成长中,有喜悦,也有苦恼。苦就苦在……成长的“习题精选”。1.已知:现在是北京时间22:59,还有高100毫米的试卷等着我去做。可是,现在的我,已经累得站不直了,不停地打盹。求:是去睡觉,还是继续做?解:去睡吧。不过,再想想,如果现在去睡,明天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呢?不过,还要再想想,我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学生嘛。去睡吧,去睡吧。批阅:起来,起来。谁叫你下午去打球了,快起来做作业,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批阅者:…  相似文献   

6.
“宽”指的是一个人的宽容精神。这包括你能否尊重不同意见,能否帮助你讨厌的人,能否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能否谦让、能否分享、能否赞扬。这些品质无疑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宽”字,父母首先要具有“宽容”精神。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其知识也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父母不满意的行为,甚至会犯错误。对于孩子这个成长中的个体,犯错误是他的权利。父母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个现…  相似文献   

7.
木兰  龙培 《家长》2001,(Z2)
对教育孩子来说,“第一次”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第一次”。这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好的行为在第一次得到强化,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好的行为;相反,如果不良的行为第一次得到了强化,也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不良的行为。例如,正在吃饭时外面来了卖冰糕的,孩子非要吃冰糕,否则就不吃饭,父母没办法只得依从。当孩子看到屋里的地面脏了,拿起笤帚去扫,这时母亲却过来阻止,自己接过笤帚扫了起来。类似这些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反应敏捷,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优点比较突出,但也有些孩子任性、独立精神差、交际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极易发生过错行为。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孩子所犯的过错行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还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同时还会由此引发、激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败。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减少这些矛盾的产生呢?我觉得如果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调换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大家就能取得…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参与     
怎样教孩子才算称职,怎样引导孩子才算科学,是很多家长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坚信做称职的家长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独立的成长空间,不去干涉他们的成长。因此,从女儿3岁开始,我便鼓励她独自完成许多事情。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我有了这样的感受:小家伙不但没有变得独立自主,反而比以往胆小怕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开始对自己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你的孩子是否有时候出现失常行为[out of gear]?特别是一些不满6岁的孩子,他们有一些怪异举动令人很难理解,翻阅育儿杂志也没有任何解释,父母担心这些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但专家指出,通常,孩子的out of gear行为是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到的一些阶段,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1.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这些情况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然。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会不择手段。“史蒂文,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色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史蒂文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当你刚讲完要爱护花草树木时,眨眼之间,就有孩子把一棵小树折断了;当你刚收拾整理好玩具时,就有孩子又把玩具扔了满地;当有些孩子生气时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尖叫、打人、踢人、骂人、哭闹;有的幼儿对父母、老师或其他大人无礼,故意做危险的事情给大人看;还有的幼儿说谎、怕见生人、不合群、不合作等等。这些孩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不合作行为。2.破坏行为。3.执拗发脾气行为。4.过度侵犯行为。5.胆怯孤独行为。6.说谎行为。造成儿童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经常能够遇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对此,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没有诚信。撒谎是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种现象,幼儿撒谎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不需要兴师问罪,而是用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孩子知道——说出真相以后,面对的并不一定是"狂风暴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性的无知,在面对身体发育的各种变化时,孩子会烦恼、惊慌,甚至不知所措。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虽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但也可能因为对性充满好奇,导致一些异常行为出现。此时,父母除了适当的关怀之外,平时多留意孩子的言行,耐心地陪他一起克服这些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当孩子有烦恼或是有任何异常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5.
孩子头痛脑热了或咳嗽气急了,做父母亲的都知道这孩子身子“闹病”了,该带着去看病,打针吃药,医除病患,可当孩子心理、情绪,行为发生导常了,做家长的是否意识到这也是在“闹病”,该带着孩子去医院诊治呢?其实,儿童的心理、情绪、行为异常是一类常见疾病,如果不重视,延误或错过治疗时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还会妨碍孩子的读书学习。本期,我们讨论孩子睡眠障碍和口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大便拉倒裤子上,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是孩子最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树木的主干充分吸收营养以长大成才,需要适当地修枝剪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抓住一定的契机,巧妙地为孩子剪掉不利于其成长的枝枝权权,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三四岁的孩子对别人很不友好,比如:见到别的孩子有新玩具,他不愿意同别人商量,也不想和人家共同分享,而是想“独占”,于是就动手去抢,像一个“小霸王”似的。还有的小朋友爱打人,不论干什么事总想“占上风”等等。学术上,把孩子们的这些表现称作“行为攻击性”。那么,小朋友们的这些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家长和老师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改正这些不讨人喜欢的行为呢?我们特意采访了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请看她的分析、指点:  相似文献   

19.
孙明 《早期教育》2001,(22):2-3
随着人员流动的国际化.跨国婚姻多了起来,到异国居住的家庭也多了起来。在两种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化背景共存的情况下,这些家庭中的小孩子是怎样成长的呢?下面.让我们到几个国际家庭中去看看。  相似文献   

20.
刘绮雯 《家庭教育》2006,(1X):16-19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发展其独特的性格,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性格偏差,若无视这些性格偏差,它们就可能发展成为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若父母有意识矫正,那么孩子的成长将会更健康,更顺利……[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