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列展览在博物馆工作中居于中心环节的地位。陈列展览既是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又是博物馆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可以说,陈列展览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效益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本要素。建国以来,我国博物馆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对文物、史料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举办了大量的陈列展  相似文献   

2.
县域博物馆只有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强化博物馆陈列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积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才能吸引公众。本文以大安市博物馆淡水鱼类陈列展览为例,从陈列展示的方法、内容、讲解等方面分析探讨县域博物馆如何举办地方特色展览,以期为县域博物馆举办地方特色展览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发现·FAsHlON--2011年度中国时尚回顾展”展览及系列活动,该馆不仅通过此类活动实现其收藏和业务范围的扩展,而且直接将时尚概念引进了博物馆展览,同时请部分时尚作品设计师在场,与观众及博物馆专家进行对话。这个展览及相关活动体现了博物馆业务的发展,及博物馆理念与实践的若干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杨茜 《中国博物馆》2013,(1):104-108
以2001—201O年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从展览数量、展览时长、展览周期、国内国外展览、联合展览、古代与现代展览、展览类型、临时展览网上介绍等方面对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展览宣传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截止到2008年,全国共有博物馆2400余座,仅北京地区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就达140余家.保守估计,按照每个博物馆年平均举办2个展览来统计,仅北京地区而言,北京地区博物馆年举办的展览数量至少300个.  相似文献   

6.
跨地域协作举办联合展览,通过展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价值的点、线、面,而反映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是未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牵头,西北五省区博物馆联合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道珍》展览,是区域博物馆馆际之间整合文物资源,合作举办展览,打造文化品牌的有益尝试。这一尝试成功创造了区域博物馆交流合作、文物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瑶 《档案与建设》2016,(12):75-78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职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对展览陈列工作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国家级、省级的大型博物馆,还是市、县、区级的中小型博物馆,每年都会策划举办各种题材丰富、立意鲜明的展览.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研究》2007,(4):21-23
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澳大利亚悉尼动力博物馆共同举办《中国长城展》,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澳洲引起轰动。在澳方筹办展览的过程中,分别得到了Novotel饭店、Ibis饭店、Qantas航空公司、Sharp公司、澳洲国家地理频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赞助,展览也为动力博物馆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自然博物馆承担着通过植物展览向大众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角色。随着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传统的展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因此如何创新性地做好自然博物馆的植物展览与科学教育是植物科普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自然博物馆植物展览与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大连自然博物馆植物展览和科学教育实例,分析了举办高质量展览及开展科学教育的方法,并结合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些科技博物馆关注展览、展品的建设,却忽视展览设计团队的建设。在调研中发现:展览质量与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实践体会、案例分析、专家见解和对展览设计工作内容的分析,证明提升展览的质量和水平应从提升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能力入手,展览资源建设重点应由“物”→“人”转变,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能力的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