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与实际不符。若承认它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我国农民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一种是非劳动者。非劳动者怎能算是“搞饭吃”的人?  相似文献   

2.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  相似文献   

3.
甲:您说哪个国家人口下降最快! 乙:不知道。甲:告诉您,中国。乙:何以见得! 甲:新华社去年11月20日发的题为《在被告席上》一文,最后一句是“10亿中国人民对这个反革命集团的正义审判开始了……”。(见1980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第二天人民日报社论的题目是《九亿人民的审判》。这不是一夜之间少一亿吗! 乙:?!……  相似文献   

4.
哪个数字对?     
三月三十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新华社记者喻权域采写的通讯《农副工综合发展道路非走不可——川、黔、湘、苏农村见闻观感之二》中,在谈到“我国农业的特点是人多地少”时,说:我国“平均每人不到二亩地,按人口平均的耕地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时隔十天之后,四月九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北京农业大学刘巽浩、王在德同志写的《耕作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繁体字版在香港出版发行《邓小平文选》一卷本,收入了邓小平1956—1992年的80篇文稿。《陈云文选》,收入了作者1949—1994年的80篇文稿。两部繁体字版文选均根据《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一至三卷本选编,由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联合于7月24日开始出版发行。 江泽民《加强农业基础 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单行本出版 这是江泽民总书记6月4日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讲  相似文献   

6.
无谓的同义重复是一种很讨厌的语病。经常遇到的是“报刊杂志”这种说法。例如,《人民日报》1981年11月6日第4版和第8版出现过3次,《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日第2版有篇文章,其标题是“订阅报刊杂志的苦恼”。此外,也有说“书刊杂志”(本刊1981年第3期第48页)和“杂志刊物”(《人民日报》1982年1  相似文献   

7.
《经济日报》1988年10月20日3版《“法令弛则国乱”》中说:“截至今年六月,国家审计机关查出各种违纪金额4000多亿元……”是“4000多亿元”吗?有这样大的数字吗?再说,这儿只说是“截至今年6月”,只有“讫”,没有“起”,是花好长时间查出这“4000亿元”的呢?按照惯例,这种表达方式,一般是指从当年初起。然而对照《人民日报》1988年9月15日的报道,却是“审计机关成立五年查出违纪额400亿”。  相似文献   

8.
最近,从中央到地方的个别报纸,在报道中将我国与香港合资的企业称为“中港”或“中外”合资企业。如:《人民日报》1992年5月21日一版,在《新闻简报》专栏内刊登的一则简讯,其标题是“中港合资组建一级房地产公司”。《山西日报》1992年5月7日,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山西太原橡胶厂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双喜轮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主标题是:“中外合资双喜轮胎工业股份有限  相似文献   

9.
程雪梅 《青年记者》2006,(18):70-70
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地市党报的农民版,如何“念”好、“念”活“农”字经?《廊坊日报·农民之友》版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达政策我们党在“三农”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感谢中央电视台总编室邀请我参加这个《加强农村电视宣传座谈会》。我从一个电视外行者的角度讲点想法。我首先要说,关于农村的电视宣传报道太重要了。农村最需要电视,最喜欢电视,最信任电视。电视在农村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宣传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比拟的。九亿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九亿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和改革在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2日,人民日报推出了首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专版——《新农村》周刊,此后在每周日的第五、第六版刊出。 《新农村》在创刊词中阐述其办刊宗旨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做农民兄弟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以“三贴近”原则来实现对“三农问题”的人文关怀,成为《新农村》的基本定位和报道基调。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从2003年11月2日至2004年l月4日的10期《新农村》专刊为样本,旨在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反映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在“三农问题”报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华东版》(以下简称《华东版》)创刊伊始在九版推出了两个署名评论专栏——“每周经济时评”和“东方七日谈”。一个以经济领域的热点、疑点、盲点为己任,一个偏重关注社会其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4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农村“血液”循环的新“动脉”——我市农经服务公司融通农村资金综述》的消息,引起人民日报重视,新华社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10月9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发了消息,10月14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1日,伴着安徽省委沉甸甸的嘱托——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办好一份面向农村、农民爱看的报纸,《安徽日报农村版》在江淮大地上破土而出。11年来,作为全省唯一专门服务“二三农”的报纸,《安徽日报农村版》秉承“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办报理念,努力做好新闻在江淮大地上深深扎根,逐步成长为全省农村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向全国人民指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发展,要采取以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以城市化来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来提升农业的新办法。面对这一新形势,中央主要媒体迅速采取了强化“三农”宣传的一系列举措,《人民日报》将《新农村》专刊由两个版扩为三个版,《经济日报》想方设法进一步办好《农村》版;去年12月下旬中宣部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和部分省、市媒体记者,集体到江…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1992,(6)
据1992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内地电视台总数已超出600座,居民拥有电视机亦逾2亿6千万台,每晚电视观众最多时达8亿人,中国已成为电视大国。据称,内地电视台的建  相似文献   

17.
农村栏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主要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里人而言一般比较“土”,办农村电视节目是不是也越“土”越好呢?作为德州电视台农业栏目《金色乡村》的制片人,依据多年办农村节目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农业节目的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2,(5)
(一)这个“不”,不可少! 《人民日报》2002年7月27日第 六版,《中国各民族都是祖国统一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一文,中栏第6段,有 “很难设想,如果清朝不把明朝势力达 不到的广大地区重新统一起来,固定 下来,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从文章看,“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 样大。”明显是“我国疆域不会有现在 这样大。”或者是用疑问句式“我国疆 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因为少了一个 “不”意思就全拧了。 (二)“前仆后继”不是“前赴后继”《人民日报》7月26日第十二版,《舞台人语》之《革命诗篇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自2003年11月2日在第五版和第六版推出《新农村》周刊后,一些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纷纷来电来函给予肯定,认为周刊集中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是人民日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关心“三农”工作的又一有力举措。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乡政府的刘建成发来传  相似文献   

20.
《宜昌日报》通讯员陈宏灿等采写的农民严中早适度经营的稿件,先后被《人民日报》(1988年7月1日二版)和《宜昌日报》(7月4日二版)采用,并都配发了言论。同一稿件经过不同编辑的处理,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新闻作品大不一样。两相对照,《人民日报》编辑的技巧值得学习. 这条新闻是报道湖北当阳县种粮大户严中早的事。他原承包102亩粮田,经调整后种48亩,搞“种、养、机”经营,收益比调整前显著增加.1987年家庭每劳力分配四千多元,摸索出适度经营的好经验。《人民日报》编辑的处理有三个特色: 标题巧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