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 ,关键在于论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 ,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 ,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 ,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物化为剩余价值 ,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要素市场配置,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按劳分配也就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提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劳动力商品并非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社会主义现阶段还有劳动力商品也并不意味着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普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劳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完全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公有制并不否定劳动者对公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的所有权,按劳分配不等同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实现未必会通过雇佣劳动形式或劳动力买卖形式,若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取代按劳分配,将严重扭曲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严重不良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者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经济效益,这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效益与劳动力价格变化方向一致,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商品性和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并不产生剥削、雇佣劳动和不平等,因为这一切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力的商品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价值和工资受按劳分配规律的决定并服务于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劳动力成为商品,这就产生了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个人劳动收入的两个因素,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劳动收入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这是由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决定个人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规律,而是各社会形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共同选择。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必须按价值买卖。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从总体上都是按劳动力价值买卖,从个体上都是按劳分配。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由此决定的对剩余产品的占有。  相似文献   

7.
以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说明了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但人们对此有某种疑虑,需要作出理论的回答。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价值和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虽然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是只要承认劳动力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那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必然的和可行的形态。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1、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量的计算困难和按劳分配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二者共同决定了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形态分配是必要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者体力和智力差别决定了劳动者个人实际支出的劳动的内  相似文献   

8.
把资本、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确立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关键在于率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力是商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存在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改变劳动在生产中的主人地位,也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但可使按劳分配的表层具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某些特点。劳动力商品化,劳动的剩余劳动物化剩余价值,一切生产要素也取得了资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谢云 《中国高教论丛》2004,26(1):142-1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不适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承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使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分配原则,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它是市场配置劳动力商品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导,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从属于按劳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能做到合理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是劳动力产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劳动者领取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按劳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明晰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已实行几十年了。由于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按劳分配原则。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笔者以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按劳分配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两者有明显区别,不能等同;同时两者又存在有机联系,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统一共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个理论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在我们当今历史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现阶段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还应该包括按劳动力贡献分配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一直认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范畴,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工资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结论,“就会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等量劳动相交换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按劳分配时指出,每一个生产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决定个人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规律,而是各形态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劝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共同选择,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必须按价值买卖。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总体上都是按动力价值买,从个体上都是按劳分配,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由此决定的对剩余产品的占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一直认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范畴,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工资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结论,“就会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7.
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形式,决定了劳动者取得报酬的方式只能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商品关系普遍化的必然结果;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以市场为中介的分配,它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分配方式上姓“资”姓“社”的误区,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只改变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和范围,并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商品经济的存在也不能使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只是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只改变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和范围,并没有否定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商品经济的存在也不能使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只是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的条件主要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与对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劳动者已经有部分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必须根据新的情况进行发展;但是,马克思提出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正确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的原因仍离不开所有制关系,其主要条件应该是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绝对缺乏与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