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篮球火我是一位非常喜爱篮球的女fans,也是《扣篮》的书迷,可在朋友眼中却是个异类。她们认为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喜欢篮球,她们不理解我整天抱着篮球杂志翻来看去,看的是什么,在她们眼里那不过是些肌肉发达的黑人。其实,我也不知为何会对篮球有这么大的兴趣,也许是出身体育世家的缘故吧。我外公是一位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2.
初识隋菲菲还是在1999年的时候,已经记不得是一场什么比赛了,她的表现很出色,一同看球的朋友们都在感慨:如此美丽的女孩子也能把篮球打的这般“美丽”。时光如梭,四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年少轻狂的我已经完成了从球迷到记者的转型,而隋菲菲也从当年的羞涩女孩成长为中国女篮  相似文献   

3.
芝加哥记忆     
十几岁的时候,维尔吉尔·阿布洛心中的英雄就是迈克尔·乔丹,他最想要的就是乔丹的亲笔签名。于是,他用尽了一切方法想要见到乔丹。“我报名参加了乔丹的篮球训练营,那里被称为飞人学校,”阿布洛说,“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填的个人信息昵,当我的申请通过之后,我想,这将是我第一次见到迈克尔·乔丹。”  相似文献   

4.
在我手上捧的是《篮球》,在我脑海中想的是《篮球》。在这里,没有我的名字,更没有我惊人的事迹。可自从我看到这个名字,它就像是我的知心好友,我离不开它,也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它是我的第二生命。 记得上中专一年级的时候,偶尔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书:封面上是美国职业篮球(NBA)扣篮的精彩镜头。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篮球,个子很高,又适合于打篮球。由于生活在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读初中的时候,连篮球怎样都不知道。每当看到精彩的篮球赛时,我总是很自卑。到了中专,有了很好的条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使自己感到很遗憾。于是,我怀着好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再次访问了坐落在篮球发源地一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美国篮球名人堂。1993年秋,我曾拜访过这个世界著名的篮球圣地。时隔7年,我仍然被陈设在那里的名人传记、历史图片和珍贵实物所吸引。我心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是:美国篮球何以誉满全球?中国《篮球》杂志摆放在馆藏书架上我首次访问时,名人堂图书馆馆长帕特森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是从事篮球学术研究的专家,除赠送我一些篮球资料外,还特意领我参观了图书馆。遗憾的是,无数藏书中竟没有一本中文书籍。回国后,我陆续寄去了珍藏了多年的《篮球》合订本。这次访问…  相似文献   

6.
来信     
《篮球》2008,(3)
宝贝时代我很喜欢贵刊篮球宝贝这个栏目,事实上,在我的印象里,你们是国内最早提出篮球宝贝,并付诸实践的媒体之一。也正是因此,我养成了定期购买贵刊的习惯。我个人认为,你们的篮球宝贝栏目经历了三个阶段:1.业余阶段。当时好像是一些女球迷的自然来稿,长相有的差强人意,照片效果也马马虎虎,完全是处于懵懂和探索时期;2.专业时代。自从你们改版之后,好像和啦啦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能够上篮球宝贝这个栏目的也都成了啦啦队员,客观地说,啦啦队员们长相美丽,身材姣好,加之照片精美,这使得篮球宝贝这个栏目熠熠生辉;3.性感时代。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我看了2008年第2期的篮球宝贝,那个叫韩霄佳的女孩子大胆前卫、清亮亮相,着实是  相似文献   

7.
段超 《当代体育》2013,(6):70-73
会有很多女孩子喜欢篮球,因为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男人形象很性感。同样,一个喜欢打篮球的女孩子,也能让很多男生倾慕,詹妮弗·劳伦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姣好的容颜,再加上无与伦比的演技,还有内心热爱运动的活泼,我们该怎样形容她?完美的邻家小妹。劳伦斯从小就与众不同,出生在肯塔基州路易维尔的郊区的他是家族里50年以来第一个女孩子,她还有两个哥哥,本和布莱恩。所以父母在抚养  相似文献   

8.
《篮球》2007,(3)
高一开学的第一个周末,静静的教室里我静静地翻看着《篮球》杂志心中却不平静,眼前总是晃过他的身影。我是一个非常酷爱篮球的女孩儿。在三年前那场车祸之前我非常自信,自由自在地在球场上打篮球。但现在我不去了,因为那场车祸夺去了我的双腿,虽然没截肢但已永远失去了走路的能力,我现在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了。遇到不能坐轮椅还必须上楼时,我不得不拄着双拐往上走.痛苦之极。不能打球这个噩耗并未熄灭我对篮球的酷爱,于是我总是很早就到学校买《篮球》杂志关注篮球,我为什么总是那么早去呢?一是怕别人买完,二是怕别人笑话。记得有一次我坐着轮椅去图书馆买书,遇到一个顽劣子弟当着我的面说:  相似文献   

9.
杨爽 《体育博览》2008,(2):82-82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运动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一个叫董守义的保定人——被公认为中国篮球之父。当今,CBA的日益火爆和姚明、易建联在NBA的成功,更是把国人对篮球的热情推向了极致。乔丹、麦迪、科比、奥尼尔等篮球巨星们成为众多球迷心中的偶像,但是当铁杆的球迷们特别是青少年球迷们在一起争论卡特穿多大码的  相似文献   

10.
上中学时,我是全班惟一的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大好,我的性格变得有些忧虑压抑,失去了中学生应有的活力。但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上,正是由于我的出色表现,我们班以八战全胜的战绩获得了冠军。看着对手惊讶的目光,忽然间我的自信心给激发起来了。这个冠军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证明了自己,让我有了抬头做人的勇气。从此,我的学生时代因篮球变得精彩,人生的花季因篮球而更加美丽。 第一次拿到的工资一定要买一个好篮球,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结果这个愿望实现了。手捧着崭新的篮球,我的双眼有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13日下午,在中国上海,全城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锐步姚明篮球公园。锐步形象代言人,NBA球星姚明在他的上海"篮球之家"姚明公园迎来了四位重量级嘉宾,他们是锐步旗下球员、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得分后卫佩贾·斯托贾科维奇、入选NBA名人堂的传奇球量比尔-拉塞尔、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以及锐步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及执行总裁保罗·费尔量。上百名中国青少年参与了盛大的欢迎活动,幸运地与他们心中的英雄们共享欢乐。  相似文献   

12.
没办法,已经深深地进入骨髓了,从小我就是这么被教育的,只要站在球场上,就拼尽全力打每一分钟。咱总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来打职业篮球,想改,总跟自己说,这是生意,可一打到兴头上,还是鞠躬尽瘁,还是死而后已。当2010年秋天的晚霞红遍整个德克萨斯的时候,航天城终于再次赢回了他们篮球场上的精神。残酷的限时令和人们略带质疑的目光并没有击退小巨人那颗总冠军的心。然而脚踝的骨裂让已经不再年轻的姚明再次黯然神伤。仅仅燃烧了5场比赛的激情再次变得暗  相似文献   

13.
都过去了,一些梦想和一些辉煌。“梦六”的旗帜倒下的时候,我竟会寞落难过。 流水落花且无痕。 我上高三了。这意味着学业和篮球只能取其一,我最终放弃了篮球——那曾是我的生命和梦想。 无法延续。  相似文献   

14.
那目光在一张张女孩子的脸上扫过,从教练的神情上看不出什么,女孩子们只把这种目光当作一种自然的习惯,彼此相处的熟识使得那些微妙的变化被掩饰起来,何况教练本身的发号施令也是一种遮掩。教练在布置训练内容,梅子要游上千米,当然还算不上什么大强度。对这安排她并无异议,而教练那目光在她面容上的停留,却使她感到异样。那目光中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俱乐部     
篮球是我的生命 运动与伤病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两兄弟相生相克,却谁也离不开谁。 凡是搞运动的人都没有办法摆脱伤病的困扰,我也不能幸免。在高二的一次篮球比赛中,我因为落地不稳不幸摔伤了左膝,为此我休息了半年,而我的篮球生涯也因为我的受伤而停滞了。当时我开始恐惧篮球,害怕再次因为打篮球而无谓的受伤,所以当我再次手拿篮球的时候,已经是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再次回到篮球场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有思念、有期待、也有恐惧和顾虑,以前跟我一起打球的朋友都说我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魄力了。确实,每次争抢篮板落地时,我都会有意无意的想到我受过伤的膝盖,怕它再次就范。但这时的我也更加学会用脑子打球,我的球技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中,会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对于我来说,无论年龄、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与《篮球》杂志的那份纯真的感情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珍贵的篮球     
我是在别人的冷眼和嘲笑中长大的,生命的意义在我来说就是痛苦,因为我是一个残疾人。尽管我从内心深处讨厌“瘸子”这个字眼,但是每天我都得面对它。在别人异样的目光注视下,我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于是造成了我性格上的孤僻和冷漠。然而篮球的“魔力”使我冰冷的心逐渐温暖起来,我一直想拥有一只属于我自己的篮球。可是在其他人眼中算不了什么的篮球,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却是那样的昂贵。妈妈也极力地“打击”我,她认为我是吃饱了没事干,与其去买个篮球,还不如帮她一起去卖水果实在。对妈妈的“抠门”我无可奈何,只有哀叹自己命不好的份儿。更让我沮丧的是,我无法像美国街头的黑人孩子那样,现在拼命地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体育》2011,(13):8-8
“姚明和李娜都是各自运动项目中的佼佼者.也都赢得了年轻球迷们的心。我可以想象.很多男孩乎会因为姚明而拿起篮球奔赴球场.女孩子也会抓起球拍去打网球。在昨天的报纸上.我看到福布斯中国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体育界的知名人物.我觉得姚明还稍微领先李娜一些.李娜还需要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19.
我和《篮球》相识是读师范的时候,那一年它刚五岁。也是在那时我们结下了患难之交……  相似文献   

20.
凉雨 《当代体育》2015,(2):106-109
看着自己天赋异禀的儿子安德鲁·威金斯在职业生涯第一年越打越好,米切尔·威金斯终于放下了心中某些苦痛的回忆。在米切尔的眼中,安德鲁像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还魂再现或者说救赎——当年的他因为吸食毒品而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今,他心头的负罪感、挫败感以及对自己的失望终于可以逐渐消解。子承父业"当我的孩子们出生时,我总会在他们的床边放上一个篮球。"说这话的时候,米切尔·威金斯正处在标靶中心一个灯光昏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