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从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主张把教材当作待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若把教材看成金科玉律,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惟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教师也就成了“教师匠”。若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就能展示阅读者自身的创造性、独特性,展现出教材的不同光彩,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也就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由知识走向学生”(即知识的再现、知识的传递)转向“由学生走向知识”(引导探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王言泽 《农村教育》2004,(11):42-43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坚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片面理解,把教学工作这一复杂而又科学的事业仅仅理解成“教给学生知识”的简单工作。学生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知识容器”,无任何生命性和能动性,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下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怎样教”的问题,而教育的真正主体——学生自身的成长、学习反而被人们忽略了,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被忽视,这是传统的“师本教育”,即“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所导致而成的困境,“师本教育”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仓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致其思想僵化,沦为知识的奴隶,以致中国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是“世界上最短视的”(美籍政治经济学家龙安志语),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视情感体验;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对知识无批判的接受造成了所培养的学生缺少创造力、无批判精神;而在对知识的传授中又将注意集中在显性知识,没有意识到缄默知识的存在,结果造成在学生头脑里存在两种没有发生联系的知识体系,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脱离,这种“分裂”造就了所谓的“知识无用”论,同时也培养了“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的“机器”。对教育的指责充斥着所有的空气,传统教育刹那间“一无是处”,寸步难行,对教育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所有教育者和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自主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框架下的教育以“知识就是力量”为旗帜,教育过于注重“科学”、“理性”,看重功利和目的,而在教育中丧失了人文精神的熏陶,教育活动成了目的的奴隶,教育过程被忽视了。教育应该重视本体价值,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让学生更多地感悟生命的意义、体验人生的价值。教育应该是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走向过程与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局限在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在中等学校能从事体育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及训练、竞赛等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这种培养目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比较合理科学的,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学生“三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第二,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其它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教育。第三,强调学生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能力,忽视了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第四,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专才”,忽视把学生培养成“通才”。  相似文献   

8.
徐建英 《学语文》2004,(4):51-51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习得等问题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我国教育理论中传统的知识观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种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固有的,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的,其“真理性”、“永恒性”令人们除了敬畏,只剩服从。在这种知识观下形成的教学观普遍认为老师只需将这些固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也只需记熟、背诵这些知识便成为有知识、有作为的人了。于是老师满堂灌,学生闷头记。前者成了“真理”的传声筒,后者则成了“真理”的吸纳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创新就成了教育的主攻方向,创新型的教师就成了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在创新教育中,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开拓型的人,教师首先必须是创新型的人,成为创新教育的主力军。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面对激烈的知识和人才竞争,教育改革要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发扬“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拓精神,建…  相似文献   

10.
试论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新教育”成为继“素质教育”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课题。我国教育界正面临着重要的改革,能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因此,有人提出了“提倡创新教育,淡化知识教育”的主张。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究竟如何?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在实践上就有可能把创新教育限制在极为有限的时空之内,创新教育也就缺乏应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参加几次评课,发现肯定一堂课用最多的词是“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讲得彻”等,似乎“讲得明白”成了一堂课成与否的标尺。“讲得明白”就真的好吗?“讲得明白”重在一个“讲”字。然,教师处于核心地位,成了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表演者,课堂是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课本剧”的“群众演员”。这是师生关系的本末倒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以,不能用“讲”来传授知识,而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获得知识,这是评课应有的正确导向。“讲得明白”落在一个“明白”上。“明…  相似文献   

12.
李嘉谊 《中学文科》2007,(12):111-111
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普遍采用“上课教条条,下课背条条,练习抄条条,作业写条条,考试考条条”为方式的畸形化教育模式。这样教学过程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成了知识的“漏斗”,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当前的教育现状看,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状况还比较突出,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升学考试考什么,学生记什么,“考、教、学、记”成了学生学习的主线;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书本知识、教师知识的克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接受性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其它学习方式被打入冷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寻找新的理论支持,变革…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远未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仍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传“圣化”之道,授知识之业,解考试之惑。学生的任务只在于接受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授”与“受”的单通道关系;教科书成了课堂的“圣经”,知识成了教与学的目的。“人”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语文教学沦为“心中无人”的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潜力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发展了。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千万不能‘文’是实的,‘人’是空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走向“心中有人”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重视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不少音乐教师一直沿用过去常用的教学习惯和方法,总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成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把音乐教学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是非常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而新的教育教学观则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只是从观念形态、知识经验、为人处事等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老实人”,很少从现实出发,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敢想、敢干、敢创造的人。这种传统教育的贻害是不难找到的: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她潜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服务部门,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基地,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现代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并提出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价值,“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以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为核心的程序教学的实践,在提高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验室成果。其中小步子是将教学标准分解和细化,设计成一个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结点链作为学习流程。所以,传统仅仅以知识传递的结果来判定教育活动的成败,显然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教育技术的需求。“跳一跳,摘桃子”,这是一个著名的比喻,就知识和能力这两个教育的目标而言,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用适合每个学生的步子而不是始终以最小的步子推进,引导学生经历智力活动的“极点”并取得成功。适当地“留空”,可以较好地达到在学习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宝山区研制开发了《基础教育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试图利用区域教育专网,控制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米力 《青海教育》2005,(7):49-49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的是“灌输一方式,教学的艺术成了纯粹的“灌输技术”,教师成了知识的“漏斗”,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缺乏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政治课堂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教学领域看,陈旧的教学观念,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曹勤 《教学与管理》2007,(3):99-100
近年来,英语教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议论。许多人认为学生为了学习英语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的却是“哑巴英语”、“应试英语”。在教育界,众多英语教学专家学者和一线英语教师也在对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少人呼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 Education”,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专门科目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统整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也就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器识,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