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英汉语的双宾句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这些特征,本文并结合实际的例子对英汉双宾句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并将此句型按动词的特点分为典型双宾句、非典型双宾句和伪双宾句,并分别对三者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V+N1+N2结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种较常见的句式,这类结构中的动词与传统意义上双宾结构中的动词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语义、语法两个角度分析进入非典型双宾结构的动词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卫红 《现代语文》2010,(4):104-107
本文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汉语中较受关注的双宾结构,对汉英语言中双宾结构的方向性及一些非典型双宾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还得出了构式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有益启示:语言教学中应采取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并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对"吃了他三个苹果"构成的双宾句的分析,提出将现代汉语双宾句分为双系双宾句和单系双宾句的标准.列举两类双宾句对立的多种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各自内部的语法差异,其中单系双宾句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安陆方言的双宾句与普通话相比有各种不同的句法格式。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来看,有"给予"双宾句、"获取"双宾句、"称说"双宾句、"告知"双宾句、兼语双宾句。从句法格式来看,有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也有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的双宾句,还有在双宾语之间用虚词"得"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6.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双宾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句式语义进行理论考察,重点揭示殷商甲骨时代双宾结构范畴的句式分布和语义特征,认为汉语双宾结构的"原型"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献祭"事件范畴的典型成员,这类典型"献祭"事件的语言表达结构就是双宾结构的原型范畴,从而揭示汉语双宾句式的源头及其句式语义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汉语双宾结构中,语素成分“给”、“走”或者其隐性形式在决定问宾的题元角色、双宾结构的语义蕴含以及直接宾语的传递方向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VP投射内问宾和直宾之间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关系制约着英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连续统概念能更直观地显现汉语各类动词的双宾属性。依据Chomsky(2005a,b;2006)探针-目标一致关系理论和不可解读特征移交性理论,英汉双宾结构中的三个论元成分均可得到恰当的格赋值。  相似文献   

8.
对古汉语中的“为之N”结构,人们的解说各异:或视作单宾结构,或视作双宾结构,后者又有一般双宾结构和特殊双宾结构之分。本文通过维持“之”的寻常意义和考察“为”的特殊用法,确认此式为双宾结构;通过考察比较一般双宾与特殊双宾的性质特点之异同,确认此式通常为特殊双宾即“为动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9.
双宾结构作为句法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双宾结构上,汉语中的双宾结构较少受到关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旨在发现汉语在没有任何附加变量以及添加一些变量的情况下这些歧义双宾结构的理解趋势,以便挖掘出可能影响人们对歧义句感知倾向的认知因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所有格关系和确定性等变量确实影响了汉语感知歧义双宾结构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对双宾句认识分歧的原因之一是依据的标准不同。双宾句是一个句法概念,不应以语义为标准来确定之,“双宾”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句法关系。“送、给、求、叫、扔”类动词构成的句式和拿_1、欠_1、熟语_1是双宾句。双宾句分为真双宾句、准双宾句、类双宾句三类。  相似文献   

11.
动词为"给予"和"取得"义双宾句表完整现象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物体转移过程体现出来的,这和一般动作动词表完整的情况类似。既然双宾句表完整,那么必然是有界的,其远宾语前应该能够加数量短语。本文运用完型理论拟构双宾句的完型结构,并通过这个完型结构解释为什么双宾句的远宾语不能是一个表示占有属性的偏正结构。在分析中运用变换理论和空位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在语法分析中发现语义条件和语义限制。本文把双宾句的动词范围限制为表"给予"和"取得"义的动词,正文中的双宾句即指动词为"给予"和"取得"义的双宾句。  相似文献   

12.
配价语法认为,动词决定句子结构。双宾动词本身支配着三个语义成分:施事、与事、受事,这个结构的核心语义是领属关系的转移,同时结构本身也受到其配价结构的制约。虽然英汉双宾结构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其双宾动词对于各个配价成分的语义选择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是英语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论元结构之一,对它的习得涉及到语言的两个层面,即句法和语义。文中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对其进行了评论,指出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在英汉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跨语言对比方面还比较薄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有待丰富。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9,(6):66-70
由"之"充当直接宾语的双宾句与典型的双宾结构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双宾句中,无论"之"充当直接宾语还是间接宾语都只能处于近宾语的位置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称代词"之"是单音节词而且具有极强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5.
双宾句和兼语句的区别湖南\李俊卿①他告诉我晚上看电影。②他让我晚上看电影。①是双宾句,②是兼语句。区分双宾句和兼语句,先要弄清什么是双宾句,什么是兼语句。双宾句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宾语,两个宾语都要和动词发生关系,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离动词近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现代汉语双宾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不同学者对双宾句的定义有分歧,不同学派对双宾句的研究也各有侧重,并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7.
双宾结构中,动词都是结构关联的核心,支配着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与之同现。由于英汉语各自的语言特征,虽然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而且在非完全映射下对配价成分的隐省上是一致的,但是英语双宾动词对句式中的选择上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主要构成双宾结构的典型式及与格结构,三个语义成分在句式中的位置也较少变化;而汉语双宾动词构成的句式比较复杂多样,其三个语义成分在静态的句式中句法位置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18.
双及物结构普遍存在于世界诸多语言,在句法语义研究中的作用显著,但国内有关侗台语双及物结构的研究却极为鲜见。壮语在表达“给予”义时,更倾向于介宾状语式和介宾补语式,少用或基本不用双宾句式。通过分析各句式的适用性、标记性、受限性及其优劣,壮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存在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19.
关于表索取义NP1+V+NP2+NP3句式的身份问题,学界分歧很大。否定该句式双宾句身份的学者,其理由有两个:1、坚持"领属说",2、坚持动宾可搭配原则。实际上,根据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这两种观点均不足以否定该句式的双宾句身份。根据分析,该句式应该看作双宾句,与给予双宾句一样属于双宾句中的一个小类,即索取双宾句。索取双宾句在句法语义上具有自己特点。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中双宾句"S+V+O1+O2"在西宁方言口语中多用非双宾同义句"S+PP+V+O2"或"S+PP+V"句型表述。本文分析了西宁方言口语中非双宾同义句的变换情况和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