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创作于1845-1848年间,正是李斯特创作的高峰时期。那时的李斯特结束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奏的旅途生涯,来到魏玛小城,并担任当地的宫廷乐长。在魏玛这座小城中,李斯特潜心研究肖邦、柏辽兹等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抛弃旅行演奏期间为讨好观众的技巧演奏,积极探索作品的音乐内涵和情感真谛,创作出大量的优质作品。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则是其中的代表,其展现李斯特对作曲技术的大胆创新,也蕴藏着李斯特丰富的情感表达,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精品。  相似文献   

2.
李斯特是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和演奏家,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就是钢琴作品,他还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李斯特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民族音乐特点,同时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炫技性,因此本文以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为例,分析作品的技巧性。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西方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浪漫主义",随后在19世纪20年代音乐届也迎来了浪漫主义的变革。浪漫主义的特征是追求个性、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感情重于理智。诗歌《水上吟》是古典主义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过渡期间的一首代表作,之后被浪漫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及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人物李斯特采用而创作了艺术歌曲《水上吟》及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船歌》。李斯特对于诗歌《水上吟》的进一步创作,从器乐的创作领域为诗歌融入了新的音乐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了诗歌《水上吟》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诗歌《水上吟》的广泛流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在钢琴音乐史上一直享有着无人替代的地位,其遗留的创作曲目数不胜数,而钢琴改编曲作为其独特的创作类型,一直有着极高的演奏艺术价值。本文选取最著名钢琴改编曲《弄臣》,从李斯特生活背景出发,引出改编曲诞生条件,纵向分析了其新颖独到之处,并结合自身所得解析了其中演奏技术难点,多方面剖析了改编曲《弄臣》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贾平凹创作心理的发展,着重分析了他在商州系列前时期为追寻自己的创作个性所经历的艰苦的心路历程。80年前的《山地笔记》虽清新流丽,但重复别人已表现过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夏家老太》等80、81年的小说显示出贾平凹从理想境界落脚到灰色的现实人间。而散文集《月迹》等则使他的超越欲望找到了突破口,实现了个性自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对传统的继承的统一,为商州系列作品的创作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夜莺》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分类、创作特征、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研究课题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加深了对音乐家李斯特的了解,同时对这首乐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演奏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中,李斯特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天才技艺和狂放气质征服了全世界.是十九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与匈牙利民族音乐息息相关,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他的"爱国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诠释这首乐曲……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的欧洲正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音乐大师不计其数,李斯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李斯特创作的音乐流传最广,最使世人瞩目的就是钢琴改编曲。他的作品以内容丰富、感染力强而著称,是至今世界钢琴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爱之梦》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文中从几个方面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进行了研究,并以《爱之梦》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对从事这项研究的同行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董辉 《文教资料》2010,(35):108-110
浪漫主义作曲家李斯特的交响诗代表作《塔索》,是依据拜伦的诗作而创作的,李斯特为他的作品加上了副标题——哀诉与凯旋。本文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的标题音乐形象及其所运用的主题变形手法,着重揭示了作曲家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音乐的手法来表现这首交响诗的标题内涵的。  相似文献   

10.
《爱之梦》是李斯特重要创作时期的作品.它具有三部曲式结构特点,在音乐处理、演奏技巧和踏板的运用上都有着李斯特独特约风格,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还蕴含着崇高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笔者参加课改的实践探讨了两者的这些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两块著名的石头,《西游记》里的“仙石”《红楼梦》里的“顽石”。如果说花果山上那块石头是块尚未经过历史加工的原璞,那么青哽峰下那块石头则是经过历史雕琢过的美玉: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带有原始野性的猴。那么贾宝玉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在从“石”到“玉”,从“猴”到“人”的转变中,表现出了各自性格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本<废都>是一种源于现实废都、又超越了现实废都的文学范式和艺术文化范式,它是一种由废都文学文字符号、废都文学形象符号和废都文学意象符号组成的描写废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系统.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废都文化氛围的烘托、渲染和暗示,揭示了废都文化隔离机制对于废都人的种种文化隔离现象,并对戕害废都文化人的那种"废都文化",做了更深层次的理性反思和文化批判.文本<废都>所揭示的"废都文化"问题,至今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4.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联。伦理学和道德学应是高度相关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16.
商代虽已进入文明时代,但商代社会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组织为基础的。族权在商代政治中占有突出地位,是王权的基础,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王权起制约作用。到商代晚期,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才逐渐摆脱族权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边疆"内涵在不断变化,"边疆"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领土边界线"的框架性解释,而是不断地延伸到各个领域,出现了信息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和利益边疆等内涵的扩展。面对新内涵"边疆"带来的各种冲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实践中,一些公共政策丧失公共性,偏离了本来的价值目标。文章通过对以上问题原因的分析,阐述了政府行为所应依据的公共利益的原则,以缓解可能激化的矛盾冲突,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