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新局面,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现代化和乡镇企业的大量论述,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而在今后,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将依然是我国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和实际工作失误。对此,文章批评了各种错误认识,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基础地位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五条对策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邓小平高度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农业基础地位理论、农业战略理论、农业发展理论等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思想理论体系。在邓小平农业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初步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小康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的农业战略思想将继续指导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三农”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目标;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明确了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周志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沿着改革和开放的正确道路前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的任务是要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在日益凸显,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农业法律补贴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重视农业;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提出了有关"三农"一系列思想,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农业农村领域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但对其农业经济思想的相关研究还很不足.本文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百年历程划分为七个阶段,系统梳理各个阶段的主要事件和特征,分析其演变过程和内在逻辑,总结提炼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与时俱进、农业基础地位、科技引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八大主要农业经济思想,并对下一个百年农业与农村发展新征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亿多农业人口的大国,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工作中,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大力发展我国工业的同时,一贯高度重视农民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必须同时并举的思想。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这个思想已作为一个重要方针成为党的赴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之一。这就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如不完善的土地制度、不健全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不完善的基层政权管理体制和落后的教体卫事业等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要发展、“三农”问题要根本解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战略思考,并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迅速发展的农业、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科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能力 ,需采取什么样的培养途径 ,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认为提高农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能力的培养途径需注意拓宽专业口径 ,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基础教学 ,加强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 .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村职业教育是中部崛起的瓶颈。其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新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都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主动服务“三农”的办学思想;坚持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大中城市和本地农村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统筹力度,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合理更新专业与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经济相互促进,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根本。老河口市和襄阳县依托农产品、自然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优势,形成以农副产品和资源加工、贸易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农兴镇、以镇促农,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就现状而言,"三农"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而教育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发展农村教育与推进农村"三化"的关系,认为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保证"三化"的顺利实现,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文章从农业发展在土地、劳动力、农业经营组织管理、财政支农资金等供给要素视域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经济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农业小国。农业人口少,土地面积小,但农业生产水平高,政府支持力度大,合作经济发达,产业化体系健全,研究日本农业发展经验对于促进安康农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农业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措施。政府、集体、农户、非营利性机构以及其他市场化经营机构都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我国农业的弱势性,及农业信息化本身的特质,再加上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应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发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作用,也要承担具体的建设、投资及协调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科学技术是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科技兴农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对农村科技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新农村建设重要任务“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必须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因为二元经济结构的工业剥夺农业,资源配置城市偏向,削弱了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农民受歧视,不能享有平等国民待遇,导致农业、农村经济失去发展平台;造成城市化滞后,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滞留农村,同时又使农村人才匮乏,使整体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小生产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