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不是"新地"农村住宅社区,我们要正确理解"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内涵,不能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为理由,就突破可耕土地红线,而进行占用可耕土地。建设农村住宅高层单元楼房,让农村城市化,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没有了田园特色,也就失去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初衷。新型农村住宅建设,应该在科学规划确保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旧村改造,废弃地利用为重点,实行一户一宅的小高房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建构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关键所在。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它是一项内容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农村建设的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建设旨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否充分认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事关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前我国广大农民对社区概念的认知、对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对社区建设前景的预期及社区公共需求的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特征,需要从信息沟通、意识塑造、权益维护、共同体观念培育、需求供给及组织化建设等角度着力改善和推进,以真正发挥出农民应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阵地,需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提高认识,使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证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致力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对农村社区文化进行处境化理解和阐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农民唱主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化现实化和通俗化以及传播方式变革创新研究,用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新型农村社区在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治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德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生诉求。厘清主体是谁,是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实践的先决条件。农民、家庭、社区组织等因其不同的职能,构成了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多元内部主体。新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的出路在于主体自觉的张扬,包括强化农村精英群体的道德引领功能,优化小渠道教育的道德塑造作用,提升社区组织的道德氛围营造功效等。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通过对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的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步形成城乡各种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并使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四化"引领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乡市的社区建设在集约节约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权益受损、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现象。因此要在资金筹措、规划建设、拆旧复耕、产业支撑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进入新的转型阶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下改变传统村落开放式的院落集体居住为封闭的公寓式个体居住模式。虽然居民的居住空间格局和生活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伴随着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邻里间的交往互动相对减少,人际关系逐步出现陌生化、孤立化的趋势。以黑龙江省甘南县东方红乡立春村和查哈阳农场南苑小区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居住模式改变对新型农村社区邻里关系影响的具体表现及成因,为新型农村和谐社区的构建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型社区居民的幸福度,建构起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使邻里间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社区将发生变革,农民的社区重新融入也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农民的社区融入包括经济整合、生活适应、文化接纳与培育、心理认同四个维度,经济整合将使农民与当地社区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城市化生活方式的适应加快转变农民的观念和行动,地方文化的接纳和培育强化了居民共同体意识,而心理融入则强化居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生产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造和完善,更要重视农民生产方式的变革。要通过发挥政府的纽带和带动作用,立足于社区产业发展和居民技能提升,多渠道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难题,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治理与农民生活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农民向社区居民的最终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市郝堂村是一个典型的豫南山村,在新型农村建设开始之前,她和大部分村庄一样破败落后,村民生活仅限温饱。自2009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改造开始,郝堂村运用新型农村建设模式——以民为本,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内置金融,重塑农村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得郝堂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和肥东县的3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实地调查,发现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民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渴求更多符合农村社区的文化产品和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要求扶助土生土长的文化产品和团体,政府给农民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消除二元制的城乡文化建设模式,政府、集体、企业、民间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致力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满足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11月20日-21日,“学习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论坛”在浦东新区高行镇解放村隆重举行。论坛由浦东新区农村工作委员会、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和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高行镇党委和浦东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课题组承办。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空间,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市民社会的崛起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照,农村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农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以及城市中心的限度要求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发展农村社区组织,提高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与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74):166-16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把农村建设成具有优质生活条件和现代化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进步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农民、农业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即使经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市化,仍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然而遗憾的是,适应于农村建设的农村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目标的应试性、城市性、离农性,没有赋予农民在农村谋生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改革农村教育目标一元化的倾向,建立新农村教育体系,开展有教无类的新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8.
景乡一体化的实质是通过"景乡一体"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达到:乡村社区居住环境景区化、乡村社区基础设施景区化、乡村社区基本福利城镇化等目标,让乡村社区与景区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按照"乡村景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员工化、管理一体化、生活城市化"的建设原则,文章以昆明市西山为例分析了景区实施"景乡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建设休闲产业发展集群"的"景乡一体化"工作内容和阶段性实施步骤,最后从机构、政策和资金三个方面提出了景区实施"景乡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建立新型农村的管理体制:建立新的行政体制,建立新的县乡关系,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新型农村保障体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发展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培育新农民,创建文明村镇。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海西(福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就是新型的农民,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海西(福建)农村目前从业1220.63万人的劳力中文化教育程度层次低占了87%,这种文化教育素质"严重缺位"的农民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农村社区教育开展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福建农村从业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他们历史性的"素质缺位".目前福建农村社区教育有其名无其实、无其位,尚处于萌芽发育期,要从思想上认识发展福建农村社区教育的意义,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促进海西(福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使之为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