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鹏 《新闻战线》2023,(7):62-64
农村大众报发挥传统优势,深耕“三农”领域,积极拓展新赛道,以“打造面向全省的最强涉农融媒体”为目标,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媒体平台,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持续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融媒+‘三农’”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要做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破解媒体融合发展中各方面、各层面和各环节的问题,打造汇聚资源、对接需求、赋能治理的服务型全媒体,实现媒体与党政部门、人民群众的相互奔赴,以“新闻+”形成“融服务”,创造主流媒体新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晓 《新闻战线》2022,(13):68-70
媒体融合拓展了社会治理的新空间,新媒体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必备工具。“越牛新闻”客户端的“战疫求助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民众留言求助平台,更是一个互动平台、监督平台、取暖平台,及时帮助困难群众表达诉求,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很好地实现了疫情、民情、舆情的良性互动,增强了新闻舆论引导的效果,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许多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4.
蔡加珍 《新闻战线》2023,(24):74-75
本文从企业发展视角出发,分析近年来媒体宣传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媒体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宣传策略,进而为省级卫视发挥传媒智库功能,加快媒体深度融合,策划打造创业创投类品牌节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宫佳奇 《新闻世界》2009,(9):119-120
2008年,是中国大事频发的一年,也是对外传播经受考验最为严峻的一年。以2009年为新的起点,中国媒体“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大,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一流媒体”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从媒体本身及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梳理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2022年11月,面对河南农民蔬菜滞销舆情,《河南日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大河报》、新浪微博等联合发起“百家媒体聚力河南公益助农”行动,探索了主流舆论新格局塑造与媒介化治理的新路径。主流媒体重视舆情,提前策划布局,引导舆论传播先机,打破平台数据壁垒,以情感传播重塑社会信任;发挥媒介化治理的社会动员功能,注重沟通互动,拓展媒介化治理的公共决策功能;强调守住民心,通过媒介化治理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助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臻  张曦  俞又丹  邵泽宇 《传媒》2024,(4):28-30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重要方式。本文以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听语+”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探索主流媒体积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现实路径。并基于此探讨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社会治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如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技术驱动政策避险、加强政企数据合作、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黄翔 《新闻战线》2020,(4):108-109
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必须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重庆广电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开展“四全媒体”研究建设、构建“四力”高地,面对挑战“燃”起来,适应传播环境变化,重视新媒体运营,使巧劲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9.
地方媒体新闻要实现有效传播,形成独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走“近”“亲”路线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之策和有效选择,也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媒体"妖魔化"并非新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一直屡见不鲜,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媒体"妖魔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对被"妖魔化"对象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由此,本文从"标签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媒体"妖魔化"问题加以重新审视,以期有助于媒体"去妖魔化"的实现及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1.
刘武俊 《新闻记者》2001,(12):62-62
新 闻媒体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衷于话语炒作、制造“话语爆炸”的特殊行当。不信你看 :各种媒体对“14岁少女康某被拐案”及其骗局的炒作、对盛名难副的所谓“基因皇后”献基因库一事夸大其词的渲染、对“飞黄英雄”异乎寻常的关注、对渝湘鄂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首犯包养情妇等私生活的喋喋不休 ,以及曾以对牟其中、何阳之类“名骗”众星捧月般的炒作等等。这些现象值得新闻界认真反思。现代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和行政并列的“第四种权力”。从一定意义上讲 ,媒体对话语的控制实质上就是一种颇具隐蔽性的权力技术 ,媒体的舆论监督实际…  相似文献   

12.
刘虓 《新闻战线》2023,(21):35-37
“一访定心”栏目以“政媒融合”为特色,积极践行“上访变下访、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不断完善“融媒报道+信访落实+共治共享”的运行机制,建立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形成建设性舆论监督的有力声势,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生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积极地参与经济的发展,由普通的老百姓变成投资者,由以前的“社会人”转变为“经济人”。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关注经济新闻,他们需要通过财经媒体了解到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经济信息,以此作为自己投资理财的依据。经济问题不再仅仅是那些经济学者、专家、商界人士等财经圈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办报入市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媒如何追求个性发展,注重品牌打造,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值得探索的新课题。为此,本刊特开辟《传媒品牌打造》专栏,介绍媒体的创新实践,希望能使同行从中受到一些启迪。 《楚天金报》自2001年11月18日创刊以来,坚持新闻创新、特色立报,不断探索市民报寻求差异化生存发展的办报新路。金报取得初步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本期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侧面阐释该报注重品牌打造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作为栏目的开篇。同时欢迎传媒同行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5.
向秀  龙科 《新闻前哨》2023,(5):46-47
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的改变、新传播理念的引入、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推动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2023年省两会报道为例,分析探讨湖北广电紧扣“讲好故事”这一法宝,辩证处理“深”“浅”文章,在广电媒体时政新闻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佳 《传媒》2024,(6):69-7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首善媒体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端口北京时间,主动承担起以媒体力量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使命担当。2021年,与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开展合作,打造了北京首家视频接诉媒体项目——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平台,为社会提供“新闻+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的公共产品,在城市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疏解、监督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北京时间接诉即办平台一举获得应用创新一等奖,在全国同类别奖项中仅此一家。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相似文献   

18.
刘永国 《新闻前哨》2010,(12):11-13
媒体应该是时代的先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受众不断地有新企盼新要求。这些变化中的因素,形成了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场”。“场”生成一种氛围。“场”在变,媒体必须作适应性调整。在调整中突围,得时代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凭借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即时性和社交性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新型的传播媒介样式。作为广电媒体进行媒介融合转型的重要尝试,“四川观察”凭借更加年轻化、多元化的内容和渠道迅速“出圈”,成为传统广电媒体向短视频媒介进行“网红化”转型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20.
媒介化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和权力分配格局,数字技术成为话语中心,邀约社会关系参与传播过程。浙江省正迈向“两个先行”新征程,“数字浙江”邀约政府和公众两大舆论行为主体,形成以“智慧大脑”、理论传播平台和“浙江青年说”为媒介中心的网络舆情治理新样态,反映了媒介技术邀约下“政府-公众”关系的意义共建。在此,作为中介的数字媒介技术,组织起“两个先行”议题的叙事方式,将政府和主流媒体升级为社会关系组织者,将传统媒介再媒介化,使政府与公众保持良性互动,从而构建起共富创建与治理现代化的新语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