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行业准入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教育质量的高低。中国高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标准的缺失,特别是其具体标准的各自为政状态,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和教育质量。科学的高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标准,应该基于高职院校"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核心价值,基于高职学生个人心理发展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双重需要,确定其通用标准和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同时也要有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要着力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高职学院可通过教师、教学、德育、后勤4个方面制定职业素养训练提升的完善制度;通过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制评价模式等提高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后,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各高职院校在教学督导的理念、方式、内容及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学督导必须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机制。文章以扬州职业大学为例,阐述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发展与创新的历程,为促进高职教育督导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的要求,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丰富素质教育手段与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双突破,对于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开展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们要从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出发,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要发挥各种载体作用,拓展教师发展平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教师辐射作用;不断优化教师培训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如何保证其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是一项重大课题.以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软件yaahp V7.5重新确定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领导评教的权重以及四种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初步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期科学、合理地评估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供高职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学生,既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更要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培训、一机制、四平台”建设路径,即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创新意识;完善鼓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教师的相互学习,提升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教师能力发展平台,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为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亟需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不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已经阻碍了教师队伍建设。分析高职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师评价的关系,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为导向,通过确定多元化评价主体、选择高职教育特色评价内容、健全教师评价监督约束机制、运用多样化评价形式及手段、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中的双基训练与数学思想教育之间的矛盾、课时分配中的教师主导性讲解与学生自主性探究之问的矛盾、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运用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中定量分数与定性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四对基本矛盾。只有依据这些矛盾的时代特点对考试与评价制度、教学目的与教学主体、教师培训与教学督导等进行改革,才能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长期处在社会的、职业的、心理的、组织的、人际的等种种压力下而产生的指向教师职业的各种消极情绪体验的总和。其成因主要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过重的工作压力。其主要心理表现在厌教心理、厌生心理、个性心理缺陷和职业离弃心理4个方面。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可以从教师培训管理与教师个人调节两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