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既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要契机,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除了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外,外国媒体是其他国家民众了解中国冬奥会更为主要的渠道。因此,研究外媒对中国冬奥会的报道,不但可以了解中国冬奥会的国际传播情况,还可以发掘外媒涉华报道国际传播的内在特征与逻辑,进而深化对中国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澎 《新闻战线》2022,(6):72-75
“闭环”中进行的北京冬奥会,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赢得掌声,媒体精彩、有效的传播报道功不可没,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体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必须将体育报道的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中。  相似文献   

3.
吴凡凡  李静 《东南传播》2022,(10):69-70
2022年,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北京点燃。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工作规划布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媒体融合,以拓展传播阵地,提高新闻质量,传递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通过对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北京冬奥会新闻传播中技术全面升级、报道视角多元、媒体矩阵丰富等媒体融合特点,进而提出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融媒体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同时也是各家媒体竞争的“主战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黑龙江日报有效借助第三方平台资源优势,提高了冬奥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党报主流媒体声音得到广泛传播,体现了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人气”“平台”三者相互协调、一体发展的传播思想和传播规律,为地方媒体进行大型活动报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静 《新闻战线》2022,(6):80-83
北京冬奥会在赛事运行、新科技使用、可持续发展、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北京冬奥会相关内容传播的广度、密度、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体育报在北京冬奥会报道中坚持以竞赛为核心关注人的故事,以纸媒为后盾融媒体多平台发力,拓展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边界,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刘峣 《新闻战线》2022,(8):31-34
在国际传播领域,体育有着独特的亲和力与超越语言的共情力,举世关注的冬奥会更是重要的国际传播场域。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冬奥会报道中突出“海味”、搭建“桥梁”、加速“融合”,通过创新的叙事体系和各具特色的融媒产品,向世界展现了全面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北京冬奥会从2月4日开幕,于2月20日闭幕。在此期间,各媒体推出大量新闻报道,以起到传播信息、宣扬文化等作用。本文以冬奥报道的主要特色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明晰媒体从报道生态、报道思维的特色到报道题材、报道技巧的特色,并探究媒体报道冬奥的传播效果。本文对冬奥报道的主要特色的分析,可以总结冬奥会时期冬奥媒体的新闻实践优秀之处,为后冬奥时期媒体的新闻报道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技术的革新,体育不仅仅局限于现场观众的体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观赏性盛宴。受地域、气候与场地设施等因素影响,冬奥会更依赖于媒体传播。媒体技术发展为冬奥会全方位传播架构了桥梁。为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性,为展现出更好的可视化效果,打造出符合传播规律的产品,扩大影响力,一些冬奥会项目及规则配合着改变。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冬奥会更好的进行全方位、多维度传播。伴随社交化网络媒体兴起,冬奥会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本文通过选取典型的冬奥会媒体技术革新点、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对照冬奥会项目的发展与演进,揭示媒体技术发展对冬奥会的影响,以期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陕西融媒体平台报道“十四运”这一体育盛事为例,总结陕西体育融媒体平台的报道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陕西体育融媒体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彧  刘戈  轧学超 《传媒》2023,(S1):36-39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人文遗产。在本届冬奥会上,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联手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5G云转播、VR体验、8K直播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成为此次冬奥会的亮点。面对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传播形态的不断迭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果敢作答信息时代命题,前瞻擘画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蓝图。北京2022年冬奥会数字媒体平台的加入,让赛事转播的媒体矩阵更丰富,传播覆盖面更广泛,同时受到更多用户,特别是年轻受众群体的欢迎,赛事媒体受众人群已开始向数字媒体转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级媒体以及奥运会持权转播机构,在奥运会电视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播的和北京冬奥会有关的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央视通过直播节点日活动、开设专题节目、自制体育综艺等多种模式,多措并举助力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工作。此外,通过进一步总结北京冬奥会筹办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传策略,提炼奥运电视报道特点,为今后做好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工作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性体育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既是冰雪运动的竞技舞台,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何让冬奥会的体育赛事报道出新出彩,充分展示冬奥健儿的风采与中国办奥理念,如果通过这个重要的场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良好的形象,中国日报网主动设置议题、立足特色、突出融合,在对外传播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张蓝戈  刘福泉 《传媒》2021,(2):62-64
典型人物报道是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形式,但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标杆"作用渐趋于弱化,如何降低传播姿态、优化情感体验、消解传播隔阂,已成为正能量传播创新的关键.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梳理报道的新模式与新特点,探析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重大主题报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具有社会动员和主动协同的功能,可以提高宣传影响力和助力社会治理。融媒体时代下,重大主题报道有必要加强媒体联动,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优势,使重大主题报道“更鲜、更活”。本文主要介绍重大主题报道和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联动报道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新闻报道实践提出重大主题报道中媒体联动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约有5亿观众,其观众数量居于历届冬奥会的首位。由此可见,本届冬奥会传播范围很广、传播效果极佳。2022年是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第二次承办奥运会。与2008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由一个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转变呈现出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随之而来,传播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本届冬奥会媒体报道更加主动、生动,采用了一系列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本文以河北新闻网为例,总结分析其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传播路径,以期为增进河北广电融媒体对冬奥会乃至重大媒介事件的报道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亦帆  谈牧  苏浩 《新闻前哨》2022,(20):15-16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省级融媒体与中央媒体不同,其对应的资源、人才、资本比较有限。面对媒体融合发展不平衡性与局限性的现实困境,省级媒体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联手成为区域媒体创新的突破口。本文以湖北日报联合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多个短视频主题报道为例,解析省级融媒体如何与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融互促,丰富短视频报道,形成矩阵传播,让区域内媒体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国内主流媒体采用了多种形式报道本届冬奥会,并采用全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了主流媒体的创新与突围,为受众多方位展现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运动盛会。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1+1》《面对面》以其权威性、时效性和现场感为受众播报北京冬奥会相关新闻,助力了新一轮全民冰雪体育热潮的掀起,为世界展现了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无处不在的高新科技,成为北京冬奥会显著特点之一。“冬奥科技”彰显了科技创新的魅力,点燃了全社会对科技和冰雪运动的关注。人民网人民体育推出大型科普融媒体节目《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在人民网全媒体矩阵播出的同时,以科普访谈视频、音乐MV、杂志、展览、书籍等融媒体形式记录“科技冬奥”的精彩,讲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故事,留下“科技冬奥”全景式融媒体历史档案。其系统性、专业性、观赏性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助推北京冬奥会科技热潮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刘峰 《新闻世界》2023,(1):7-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党报和新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党报融媒体从传播形式上适应新媒体的转变,然而党报融媒体编辑思想正经历碰撞和调整。本文以安徽日报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指出党报融媒体编辑思想仍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报道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指导性,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新传播技术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提高话语构建能力,增强传播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近年来发展迅猛,传播形式的速效和内容的花样翻新让时代变革中的融媒体大活动主持人更具挑战性。融媒体大活动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更广,节目内容受限性小,内容呈现更为丰富。以上种种使得华丽转身的主持人在转变中成为关键人物,不但考验其应变能力的强弱,也是对其职业素养的挑战。为此主持人只有及时应变,借力前行才能更好地融入融媒体时代,发挥出重要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