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探讨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尝试将生命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尊重、珍惜与善待生命,从更深的角度、更广的视野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完善与升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化教育注重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应突显生物学科的生命属性,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健 《中学生物学》2007,23(4):58-60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要求课程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定空间。开发校本课程,进行地方课程建设,势在必行。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科学教育不仅应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应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社会效应,让学生学会对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在高二年级尝试开设了《生命伦理学》,希望通过生命伦理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独立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考虑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首先在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起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再以专题的形式,将重要的生命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并辅以体验式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换言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和优化学生的个性,就是在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像人们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用心地发现。精心地呵护、潜心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生命及其价值的高度尊重。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换言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和优化学生的个性,就是在保护和发展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8.
曹惠 《考试周刊》2011,(67):218-219
近几年来.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小学生漠视生命的报道.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来看,与之最有结合点的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分析了当今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几个根源,阐述了如何抓住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不仅是保全生命的教育,更是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剖析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心理和谐的人,心理健康教育要彰显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趋向一方面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目标、内容和策略的统一,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