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作文》2007,(3)
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依赖于和谐,和谐取决于发展,校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发展,但不改革,不发展,学校就没有活力,也就没有真正的稳定。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手段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正确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维护高校稳定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高校稳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高校潜伏的诸多影响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应当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和谐社会的高度,维护高校稳定,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维护高校稳定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高校稳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高校潜伏的诸多影响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应当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和谐社会的高度,维护高校稳定,促进校园和谐建设,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是以党内民主和谐促进人民民主与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是保持党员队伍蓬勃生机、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必须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营造有利于创先争优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着力构建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工作体系,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切实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扩大组织覆盖面,为新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可有这样几个对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促和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环境育和谐;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谋和谐;加强制度建设与改革,以管理创和谐;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以稳定求和谐。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一个稳定的局面,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因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7.
和谐大学的根本特征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是大学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大学建设,必须促进大学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师生利益、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稳定等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和谐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和谐大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和谐大学”的涵义是指大学系统中的内外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的状态。要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谋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以人为本创和谐,营造有利于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环境作为社会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多角度、全方位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模式,探讨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促进"稳定--发展--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或者说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的和谐发展;而人的和谐发展要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以实验科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知识,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工具理性的张扬;又因为认为只有自然科学知识是"有用"的,导致了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从而否定带有价值判断的人文科学知识,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应在反思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模式及方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济慈《夜莺颂》颇富艺术感染力 ,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时空感受。诗人通过语言、诗境及逻辑等因素无意识地将时空折射出来 ,组成一个动态和谐的夜莺世界 ,而夜莺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一种对比。时空在作品中产生了一系列运动 ,将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批评 4大要素 (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紧密地配合在一起 ,让读者同诗人一道进入夜莺那充满着美景和幻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整合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通过文化的整理、整顿和协调,形成具有育人合力的组织文化的目标与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对高等教育功能总的规定为大学文化的发展定位与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道德理想与行为规范为大学文化整合与建设提供准则与尺度.  相似文献   

14.
家庭、社会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互为条件的。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结构格局的不同也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差异。现在我国正在经历具有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大转变。人口大流动,家庭大动荡,成亿的农民转入城镇工作、生活与定居,家庭成员长期分离,空巢老人、空巢孩子等现象显示出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急待解决。实现和谐,既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面对现实的理智选择。要达到和谐,就要既能宽厚地容许多样化,又要努力地进行平衡与协调,从而实现各种合理的、优秀的因素都能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能积极地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也就能够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实现安定有序,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忧患·变通·和谐——《周易》的人文意识与人文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孔子视《周易》为“迁善改过”之书,从人道教训和生活智慧的层面解释卦、爻之义始,历代易学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均把彰示其人文关怀视为研究《周易》的目的之一。这种人文关怀,表现为方方面面,兹就其中较为重要者略述如下:忧患意识《易经》作为一部形成于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因而,在其卦爻辞中,包含了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把这种意识概括为“明于忧患与故”。其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相似文献   

16.
人应该和谐发展,而历史必然存在的异化,使人难以和谐地发展。艺术作为自律的存在,使人从中实现一定程度的和谐,艺术对现实的否定,让人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激发人改变现实,使其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德治双管齐下,而德治的突破口在于以孝道为本,经一统万。  相似文献   

18.
关于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和谐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崇尚、追求、奉行和谐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群众性、继承性、多样性等特征;和谐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整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宗教的多元、对话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存在是社会最具普遍性的现象,其缘由之一,乃是因为宗教是社会结构之必须.而在现代社会,宗教多元的并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之常态,多元宗教的和谐并存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如果说对话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宗教的社会关怀则是多元宗教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公共生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基本境域,社会和谐是良序公共生活的直接表征,所以,公共生活伦理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意蕴主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公共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