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说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虚构性很强的艺术,故事情节中本身就有许多的偶然与巧合。而用不大合乎生活常情的反常情形来吸引读,同时通过强化“言外之意”来使小说更富含审美情趣.往往是小说家构思过程中用心追求的一种手法。鲁迅先生在其小说《药》中就特意设置下好几处这类细节,初看很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细加品味,方知作构思上是何等地用心。  相似文献   

2.
细节描写是小说描写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在文章中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人广为流传的著名篇章,其谋篇布局处无不显现出作者精巧构思之妙,而该文所采用的细节描写也尤为后人叹服!1.解腕尖刀文中对这把解腕尖刀,多处倾注笔墨。小说先写林冲确认陆谦已经到了沧州,并从小二口中得知他们鬼鬼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细节,就是文章作者从统一的艺术构思出发,对人、事、景、物所做的细微的、真实的、形象的描绘。它是文章整体构成的细胞,是使文章富有活力的血肉。失去了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本作者坚信,今后唯有细节,能够构成被不确切的称为小说的价值。”历史巨人拿破仑也讲过:“如果不突入细节世界里去,就不能说明全世界生活的主要现象。”可见,在优秀文学作品中,细节是有其特殊的魅力的。目前,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记人叙事的名篇佳作,都是突入细节世界的精品,因此,在我们的语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中固然有《白光》式的“独角戏”,有《示众》型的“群象体”,还有《风波》之类很难判定其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篇什,但就多数作品而言,其中的人物形象确有轻重主次之分。对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分析探讨代不乏人,高论迭出,而对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综合考察似尚不多见。本文拟着重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检视一下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艺术功能,借以窥探作者的艺术匠心,以供今日短篇小说创作之借鉴。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因而,在一个高明的作家手里,一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不应该是游离的,更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它和作品的其它要素胶结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加深,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功能。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的情形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就一部作品而言,叙述者的视角所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我认为小说艺术中最重要的特征,不在故事情节,而在构思故事情节时所使用的叙事视角。“小说技术上错综复杂的问题,全受视角的支配,即受作者同故事之间关系问题的支配。”可见视角的选择在构思小说时是很重要的,甚至成为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具有浓郁的情感氛围。作者基于其总体的艺术构思,将其对对象的总体感受与情感态度,在作品中自觉、突出、统一的投射,与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景物、场面、细节等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形象密度较小,小说情节淡化,意义饱含深层韵味。本文从鲁迅小说情感、形象与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小说情感氛围构成。  相似文献   

7.
写小说须有生动的细节,如果把小说喻为一架运转着的机器,细节就是构成这机器的零件。作家沙汀说过:“故事好编,零件难找。”在构思一篇小说时,要找到好的零件有时要苦思冥想,甚至绞尽脑汁。俄国作家契诃夫就是擅长运用细节的“高手”,在《一个官员的死》中,  相似文献   

8.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相当精彩。其中,对人物的笑描写得更是精妙绝伦,极其传神,很值得品味。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卖蟹小姑娘、过滤嘴和旱烟袋。为了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始终抓住“笑”这个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词语,进行描绘。小说前后对各种人物的笑的描写共二十多处,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这些描写自始至终,前…  相似文献   

9.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多处留下“空白”,要求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识修养去体会,这种构思就具有一种意蕴含蓄而深远的“空白”美。它有“语尽意未穷”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穷人》的“空白”美。一、嘎然而止的含蓄美。文学作品的“空白”构思,就是“以削减迹象来增加意境”。且看《穷人》的结尾:  相似文献   

10.
文学对青少年心灵的滋养是其他许多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不少中学生都非常渴望能加入小说创作者的队伍.在此选发的几篇小说,大都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其中有两篇同题小说,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了“面具”背后的故事让人不得不感叹作者们的独具匠心。巧妙构思写小说@安琪 @胡琳 @米子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思想美构成了散文的内容,而散文的艺术美则是散文思想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探讨散文思想美的过程中,为了对散文的美感教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我们也应该探讨一下散文的艺术美。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思美。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杰出文艺批评家刘勰就曾经把构思称作“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构思,就是作者对于主题思想的艺术处理。对于散文来说,构思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是因为散文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从“刘四爷寿宴”这一事件出发探讨小说的情势营造与人物心理错位,是感知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切入点。从故事情节角度讲,祥子的“三起三落”确为小说的大关节目,让整本小说的情节显得非常简单。从细节刻画角度讲,围绕“寿宴”的精心铺垫与造势才是理解小说艺术创作力与人物性格的关键。透过小说中“刘四爷的寿宴”这一细节,可从情势营造与心理错位两个角度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幸田露伴成名于小说,明治时代,世情小说常见仍为男女关系和义理描绘为主,露伴的小说风格主题就已经迥异,而更加体现其艺术构思的还是散文部分。比起当时积极的近代精神,作者从自我苦闷的情绪中解脱,而呈现出纯朴清澈的风貌。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从中国文学中得到的启发,尤其以庄子文中道法自然一处想通。本文将从几处庄子的学说中,对露伴的散文进行评论,探讨幸田露伴的文学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陈蔚 《现代语文》2007,(2):35-36
作为一位私淑张爱玲的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在构思、语言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她善于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深刻的启示,其小说中有一些令人回味的意象。本文从小说中的“黄色”意象入手来分析其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抒情。在《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12篇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些小说中的“我”或为衬托主人公而设,或为便于直接抒情议论而设,或充当串连故事的中介见证人,也可作为文章中的主角出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起到了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这种写法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行文自然、亲切。下面我们就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作为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小说采用自叙形式,把一件小事的经过和“我…  相似文献   

17.
重复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诗歌里有重章,歌曲和乐曲中有复唱与重复乐段,同样,小说里也有重复描写。鲁迅先生笔下的重复,运用得颇为广泛而多样,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他的著名小说《祝福》就因成功地运用了重复这一艺术手法而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一、用重复手法烘托社会环境我们先来看看篇首对鲁镇祝福气氛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寥寥几个字,就流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嘲弄。用“祝福”的景象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所显示的是鲁四老爷祈求的“福”与祥林…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一、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二、小说是如何构思故事情节的? 三、小说中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及主要特征是如何描写的? 四、小说的主要语言特色是什么? 五、对结尾的“大火在咆哮,噼啪声响彻天宇”一句应如何理解? 【阅读入门指津】第一题提示:小说标题含义有二:一是指代无姓无名的孤儿、雇工——小姑娘,她的卑微的地位和苦难的身世就像一只被同类遗弃的“小耗子”;二是实指躲藏在黑暗洞穴或角落里的也被同类抛弃的在黑夜中才敢出来寻找“一根臭骨头”充饥肠的动物小耗子。作者以她俩的共同的悲苦命运作连结点,巧将二者合二而一。第二题分析:在小说中作者以“小耗子”来构思故事情节.小姑娘变成“小耗子”(拟物);小耗子变成“人”(拟人),这两个小生命质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把人变成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这就是鲁迅在创作小说时整个构思的全部过程。它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阶段,即思想构思和艺术构思的阶段,也就是反复琢磨、深刻认识从生活中获取的每一种现象所蕴藏、所显示的阶级、社会、时代的意义,进而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形象描绘,集中而强烈地揭示时代的特征、发展的趋向和伟大的思想。鲁迅小说《药》,就是这种深刻的思想构思和精湛的艺术构思的光辉结晶。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六册(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的人情世态小说。如何解读好这篇课文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编者在预习提示说:“作者让于勒经历了挥霍、发财、潦倒三种经济状况,菲利普夫妇则是一撵、二盼、三躲……”从而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