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看到了这样一份报告:有人随机抽取了10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再随机问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结果却让人吃惊,90%的学生回答“否”。  相似文献   

3.
“爱生”是一位教师起码的职业道德。有一个调查,问教师你爱学生吗?有85%的教师作肯定回答,而令人惊奇的是同样有85%的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这种爱”。为什么从学生那头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呢?我个人认为,  相似文献   

4.
王国莺 《班主任》2008,(6):21-22
最近读林崇德教授《教育的智慧》一书,对其中一节印象颇深。调查者问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调查者再问学生:“你感受到老师的爱了吗?”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回答:“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召集某“校园诗教先进单位”初三年级一百个学生,围绕“初中生古典诗词学习现状”,就四个问题进行问卷凋查。调查结果如下:第一个问题“你喜欢古典诗词吗?”回答较喜欢的占41%,回答不喜欢的占7%;第二个问题“你认为阅读和背诵古诗词,对你来说重要吗?”  相似文献   

6.
如果问一名教师:“你热爱学生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如果人们继续问:“你为什么热爱学生?”回答可能是:  相似文献   

7.
如果问一名教师:“你热爱学生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如果人们继续问:“你为什么热爱学生?”回答可能是:  相似文献   

8.
王献章 《班主任》2008,(4):26-2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孩子”。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我们爱了学生,学生感受到了吗?我们的爱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吗?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论坛》2006,(2):80-80
“你有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吗?”“好像没有。”“父母有什么令你感动的事情?”“想不起来了。”某小学对四年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出人意料的是.90%以上学生的回答非常淡漠。教师们深表忧虑:“现在的学生们最缺乏的就是情商。”  相似文献   

10.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12.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但教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的课外作业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机械单一型向多样型作业转变 1.回答法。是教师当堂提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在交给学生“起跑后转入途中跑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步不应出现哪些现象?”“摆动腿应怎样做?”“两臂怎样摆动?”“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  相似文献   

14.
“爱”有千般花样。这是我认识桂老师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没见面之前,我只知道,身为小学教师的她用三个朴素的问题打动了教育部长。那三个问题,仿佛是在问你,仿佛是在问我,更仿佛是在问她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非常幸运地,我得到了桂老师本人对这三个问题所给出的美丽答案...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05年对上海市上南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做过一个《高中生恋爱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回答“你有过恋爱的经验吗?(包括正在恋爱)”男生比例是35.68%,女生比例是27.20%,高一学生比例是32.06%,高二学生比例是30.77%。回答“假设学校、家长允许谈恋爱,你会恋爱吗?”,男生比例是60.39%,女生比例是43.63%,高一学生比例是53.50%,高二学生比例是48.72%。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我的心里有你吗?你爱过我吗?你想过和我在一起吗?”满纸火辣辣的真情告白,直指学校青春期教育中最需面对的话题。对于这样直露的情感表白,有人会质疑:“人才多大,懂得什么爱情?”可是,今天的学生却不这么认为。“我的爱在你那!相信我不会再爱任何人。相信我,我爱你!”  相似文献   

17.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它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有人从五所学校随机找了100名教师,问他们:“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问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的爱吗?”回答“是”的仅占12%。这说明老师虽然爱学生,但与学生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8,(4):13-14
回答“是”计2分,回答“不确定”或“有可能”计1分,回答“不可能”计0分:1.你尊重、关心同学吗?2.你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吗?3.你热心班集体的活动吗?4.你对老师交代的工作很负责任吗?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个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装满了吗?”学生回答说:“装满了。”接着,教师往瓶子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往里面装沙子,使劲地拍了拍,又问学生:“现在装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回答:“没有装满!”最后,  相似文献   

20.
杨敏毅 《上海教育》2012,(11):48-49
危难发生的时刻,头脑中要进行爱还是不爱的思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一定是出自高尚师爱的强烈责任感。曾见过这样一则问卷调查,问教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教师肯定地回答:"爱。"问学生:"你能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吗?"仅有10%的学生回答:"能。"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引发笔者的思考:为什么90%的学生无法感受到90%的教师发出的爱,严重的感知错位因何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