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煜 《中国广播》2005,(3):37-39
社会的变革与媒体的进步以及受众的需求给新闻谈话栏目的出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广播、电视纷纷创办了谈话栏目,目前,新闻谈话栏目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传播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都成为各自媒体的品牌栏目,新闻谈话栏目已成为受众全面、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窗口和参与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广播谈话类节目风生水起,这既是传媒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也是受众对于广播媒体的回馈。目前全国各地电台的谈话类节目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分为新闻访谈、情感交流、文化娱乐三个方面。而情感交流由于满足了受众借助媒体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需要成为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十佳公共栏目”评比中,《轻风夜话》、“夜卒不寂寞》等四个伎话类节目入选就是一例明证。  相似文献   

3.
杨小平 《新闻爱好者》2010,(10):111-112
最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由于本土化等特点而备受当地受众的喜爱,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各地电视台都在强力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电视媒体之间,电视与广播、报纸、网络媒体之间的民生新闻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子越走越窄.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90年代,娱乐和娱乐新闻成为我国媒体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各类报纸的娱乐新闻版,各家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花样翻新,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却是媒体低俗化的愈演愈烈,它就像是潜藏在中国新闻传媒肌体中的毒瘤,正在不断地扩散,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电脑的家庭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种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这种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很快显现出来———它不但传播速度极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受众直接参与信息传播过程,满足受众的个性表达需要。相对于网络的瞬间可达、即时沟通,相对于电视、广播的视觉与听觉语言同步立体形象传播及能够模拟人际交流的特长,纸质媒体怎样在与受众互动、交流中走出自己的路子,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获得持久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业界人士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报纸谈话类栏目的出现就是一种尝试。这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民生新闻栏目大有上升趋势,有的栏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栏目。反映社情民意的民生新闻栏目深受读者欢迎,民生新闻正在成为媒体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何做好报纸民生新闻是媒体眼下尤为关切的问题,有必要从媒体责任的高度把握方向,掌控原则。  相似文献   

8.
马连 《新闻传播》2010,(2):54-54
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海量信息时代,不论是对媒体还是受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简单。尤其是对受众而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甚至包括手机短信,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已不再是新闻的唯一需求,各种媒体“PK”的是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新闻事件的讲述方式。像新闻谈话节目这种很难靠速度取胜的节目,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赢得受众。于是,如何叙事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一)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努力把握广播发展的未来。1.迅速及时,时效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广播的播报与受众地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变性比较强,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0.
徐永生 《新闻爱好者》2008,(11):122-122
近年来,以民为本,关注民情,倾听民声,报道民意的社会新闻,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在媒体中遍地开花,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和视野,业内人士称之为民生新闻。无论是平面媒体或电视媒体的各个层面,都将民生新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得到了受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从电视媒体来讲,这类新闻,因为贴近百姓的实际和生活,语言、画面丰富多彩,更成为各家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受众最爱看的的黄金档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可谓独领风骚数百年。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相继问世以后,报纸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犹如三足鼎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因特网已跻身于新闻传播行业之中,逐渐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第四媒体。就连世界著名的许多纸质媒体也都纷纷上网发行,借助网络扩大自己的受众。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电视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随着网络这一第四媒介的发展,网上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已经成为现实,使原来电视的受众大大向网络媒体转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视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强,也出现了电视节目的专业化和栏目化。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电视怎么做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如今的电视新闻栏目怎么能在网络的冲击下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与场外受众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的节目形式。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脱口秀,这种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的节目形态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当今很多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样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的播出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的标志。随后电视谈话类节目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超过150个,形成了当今电视收视的新风暴。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国内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兴起的势头却很猛,这首先是因为这种电视形式最大可能地架起了观众与电视之间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电视观众不再作为简单的受众而存在,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去。浙江教育电视台《成长热线》栏目就是这样一档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的谈话类节目。本文试图从这一栏目来透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历史、结构和发展前景。一、从移植到繁荣:谈话类节目从广播走向电视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业逐步从谈话节目中撤退,到50年代更转变成以音乐节目为主。与此同时,许多成功的广播节目类型却被迅速移…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的新闻传播呈现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多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广大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和浅表层的直观反映,他们迫切需要了解深层次的新闻。而栏目的设立,恰好迎合了新闻传播中受众的需求。栏目在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发挥着它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王冰 《记者摇篮》2010,(6):27-27,61
广播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声音传播的,这就决定了广播既有快速及时的优势,又有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的弱点。在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使广播遇到了强大的挑战。电视和网络可以用画面将新闻事件真实地反映给受众。那么作为广播新闻节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使节目更具现场感,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广播从业人员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竞争从纸质媒体与电视、广播间的白热化竞争格局扩大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之间的竞争。互联网以其快捷、滚动播出、音画同步等众多优势,迅速改变了年轻人的信息需求习惯,加上电视对受众的分流,报纸受众日益小众化。要想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拓宽新闻的广度和深度,赢得农村受众是不可或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至少受三个规律的直接影响,即“市场规律、新闻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第一,市场规律。由于国内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报业集团的生成、电视的冲击和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异军突起,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媒体都在争夺受众,受众对广播的需求相对缩小。因此,广播不得不面对竞争,走向市场。广播生产精神产品,成为受众市场的供给方,而受众是受众市场的需求方。广播节目在受众市场中究竟占有多大份额,要靠信息反馈系统来衡量,通过受众调查对每个节目作出评估和定量分析。市场讲究供需平衡,广播也不例外。所以我…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由于各类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多,媒体的竞争进一步向多方位深层次发展。因此,对于单个电视媒体的某个栏目来说,受众数量的流失已是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因此,加强对受众群体分化的研究,因地制宜地对自己的栏目定位进行改革,吸引并扩大自己的受众队伍,无疑是媒体从业者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新课题。 本人供职的钱江电视台“新闻速写”栏目这几年的变革发展,可以说是近年来针对传媒业竞争逆势发展的一个代表,它面对电视台如雨后春笋、栏目繁花似锦的今天,首先对自己的新闻视点定位、制作方式进行改革,把新闻视点聚焦于社情民意,关注身边的普通百姓,以自己独特的新闻演绎方式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一个有自己固定受众并有一定影响的电视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20.
朱凤玖 《声屏世界》2014,(10):59-61
<正>当前,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媒体之间也因此展开了惨烈的"眼球"争夺战。各类报纸的娱乐新闻版,各家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充斥着各类选秀、暴力和绯闻,花样翻新,沸沸扬扬。一些人也普遍抱有娱乐化的心态,导致很多事件"被娱乐化"。对于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我们不禁深思对于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媒体是否值得"追踪"和"深挖"?媒体应该秉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应该如何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