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子业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更是急于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电脑。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博士海莉女士2000年在伦敦召开的儿童教育研讨会上警告人们说,电脑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具有阻碍作用,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海莉博士说,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孩子不宜接触电脑。电脑会阻碍孩子大脑的健康发展,降低他们的注意力,牵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限制他们身体机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电脑及手机日渐普及,玩电子游戏对不少青少年来说似乎已成为一种必需与时髦。但新加坡专家警告,沉迷电子游戏会影响青少年脑部发育,破坏他们的认知能力,导致他们容易〉中动,进而引发不顾后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教育》2005,(1):38-38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浏览不良网站、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使许多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也引发了日益频繁的网络犯罪。由于儿童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普遍较弱,加上沉重学业负担所引发的厌学情绪,因此不良网站和网络游戏会对他们产生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常常在个人兴趣和家长、  相似文献   

4.
钱伟 《家教指南》2004,(1):40-41
如今,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孩子购买了电脑。的确,在现代社会中,电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颇多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更多烦恼和忧虑。尤其是对那些正在长身体而又对电脑满怀兴趣的儿童,长时间使用电脑更会让他们身心遭到损害。生理危害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骨骼弹性大、易变形、腕骨骨化没有完成;肌肉组织较柔软、力量弱、耐力差,容易疲劳。如今儿童所使用的电脑,都是按照成人的需求制作的,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良发育。1、腰部损伤:儿童使用电脑时由于身高等因素,腰部常处于一种前倾姿势,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便会导致儿童的…  相似文献   

5.
吴爽 《科技文萃》2001,(9):162-164
美国专家各做各的调查支持或反对在于着眼点不同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通过电脑,学习速度快三倍,原因是画面的动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需要在早期学习使用电脑,因为这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而一些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则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对儿童来说,电脑和互联网将会阻碍他们与小伙伴和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儿童协会组织协调人爱尔蒙表示:“孩子们需要得到健康的教育,但电脑则不能提供这种健康教育,因为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教育,即与人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0,(12):J0010-J0010
加拿大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儿科与青少年医学文献》上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儿童过早开始看电视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育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一、数字时代: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当今,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数字技术让儿童和青少年的娱乐活动和学习活动能够自如穿梭于现实和虚拟空间之中,而不再局限于家门口的台阶、街边公园和操场。与现实空间相仿,网络游戏社交网站或论坛等都提供了空间自带的多种工具,用以娱乐和交流。Anna Craft特别强调,儿童和青少年的多样性涉及他们学习和娱乐所  相似文献   

8.
一些专家认为,电脑有利有弊,使用得当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包括游戏、交流等,儿童过分沉溺于电脑,把电脑变成了游戏机,就会造成孩子被动性增强,创造力下降。电脑的教育功能要取决于软件,软件不好,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据调查,市场上销售的电脑软件,70%谈不上有多少教育作用。软件制造商在制作教育软件时考虑的主要是销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也充满了思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活动,会成为一种积极的自激过程,给尔后的开拓性思维敞开大门。"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5日,全国首家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的体验式学习娱乐平台“天漫大陆”(www.timjoy.com)发布正式版,标志着“体验式学习”时代的来临,儿童和青少年的互联网生活就此揭开新篇章。如今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儿童和青少年已经不满足只停留在课内或书本、教材上的学习,他们迫切需要接触更多更丰富的事物来促进自身的成长,互联网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作为家长的您又不得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沉迷在网游世界,甚至沾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气息。因此,为孩子在网上选择合适的内容成为儿童和青少年两上学习的关键。所谓“体验式学习”,即:…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期正值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们,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阶段。女孩子月经初潮,男孩子出现遗精,性意识开始萌发。由此而产生了对性的好奇、担心和恐惧。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既能把个体引向正常而健康的学习与生活道路,也可能使他们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公认道德水平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为此,在性机能趋于成熟的青春期,正确地引导青少年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净化性道德;相反,若无视这些特点或对之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身心的疾病、困扰及道德的沦丧,从而给青少年本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可见,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使他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黄金时期,同时亦是对其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系统介绍和分析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对其认知技能产生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对于电脑的使用主要指电脑游戏和互联网两方面。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食育"简而言之,就是饮食教育。通过告诉孩子怎么吃?吃什么?采满足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人的饮食行为是在儿童时期形成和发展的,一旦形成往往会持续一生。健康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以下健康的饮食行为与儿童的健康和学习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来说,身体姿势是否端正,不仅仅是美观问题,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他们身体的健康发育。身体姿势不端正,首先影响的是骨骼。儿童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和钙化阶段,经常保持什么样的姿势,就会长成什么样子,如经常  相似文献   

15.
社交恐怖症不仅会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主要诱因。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应当重视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建立起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儿童同伴三者间的反馈机制,引导儿童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儿童。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既不同于学前儿童,也有别于中学青少年学生。如果忽视了他们的身心特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只有注意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佟彤 《中国教师》2015,(4):79-85
<正>书介一、作者和作品介绍《数字痴呆化》是德国著名脑科学家曼弗雷德·施皮茨尔的一本批评媒体的书。他认为过度地使用数字媒体已经严重影响人类大脑的发育,尤其对儿童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实验表明,数字社会网络会影响人们真实生活的社交活动,而且学生过早地使用电脑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施皮茨尔认为我们有责任保护下一代,有责任保护儿童的发育不受数字媒体的伤害,阻止我们正一天天地"变笨"。在书中,他提出遏制数字化痴呆症的种种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据统计,在美国,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在学校期间有过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发育、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调查报告认为,约有5%至9%,即250万至500万左右的美国儿童因为这些心理障碍影响学习。学校心理辅导员是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与教师、父母及其他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制定出专门的解决办法;向教师和家庭提供参考解决办法,使孩子学会负责任;向教师和其他学校成员直接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9.
营养是维护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中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儿童青少年活泼好动,又要进行学习和锻炼,每天消耗的热量很大;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不仅身高、体重增长极快,而且内脏器官也迅速增大,对营养的需要量猛增,如果家庭和学校忽视中小学生的营养,就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绝大多数家庭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从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听力障碍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尤其是在听力障碍学生的青少年阶段,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与健听学生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其心理健康更应受到关心和重视。了解和掌握听力障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