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娟 《宁夏教育》2004,(12):14-15
“心灵施暴”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它是指教育者忽视学生的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施用冷漠、恐吓、贬低、训斥、辱骂等手段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灵伤害。“心灵施暴”比起“体罚”一词来人们对它可能有点陌生,但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2.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3.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理虐待给儿童造成的伤害与体罚一样严重,甚至还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专家们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抚...  相似文献   

4.
吴萱 《班主任》2001,(6):39-40
自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学校体罚学生的现象确实少了。但另外一种现象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灵的惩罚,是对学生心灵的施暴,因此,值得大家关注。“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一词来,人们对它可能会陌生得多,不过,这种现象在校园里却是普遍存在的,请看:教师对一位学习成绩较差、反应较慢的同学说:“给你讲这么多遍还不懂,怎么这么笨,转不过弯来。自己看去吧!”教师讽刺挖苦,态度粗暴。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 “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 是指那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 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伤害儿童心理健康并使之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理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不像体罚那样显现在外表,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其负面影响,因此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更难以对其进行量的统计。然而心理虐待给儿童造成的伤害与体罚一样严重,甚至还大于体罚所造成的伤害。专家们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抚和鼓励的幼儿,比那  相似文献   

6.
在一片严打声中,教育中的暴力(体罚和变相体罚)近于销声匿迹。但是老师们对学生伤害更深的另一种惩罚——教育中的“软暴力”,也称之为“心灵施暴”,正在体罚之后延续……  相似文献   

7.
杨美健 《教育文汇》2003,(11):43-43
在家庭教育中有两大偏向很引人注目:溺爱骄纵和严苛体罚。前者出逆子,后者酿惨剧。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偏向:“心灵施暴”又称“心罚”,易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国外研究者谓之“看不见的灾难”。这是因为其恶果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反映出来,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常伴随程度较低的体罚,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陈应春 《学周刊C版》2019,(23):165-165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人格缺陷日渐突出。更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心理施暴”等,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学生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示范。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研究教师人格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体罚现象越来越少的今天,心理惩罚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暴力,二是冷面伤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日前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实质上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美国罗斯福医疗中心小儿科主任沃金斯说:“心灵施暴的情况是普遍的,后果是灾难的。它对儿童的成长造成的危害比一顿野蛮的殴打还要大得多。”在过去的2004年里,与“语言伤害”相关的不良事件在公…  相似文献   

10.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病理性语言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本文通过具体事例揭示出“心灵施暴”的危害性,进而探讨了“心灵施暴”的模式与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施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 (尤其在城市 )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差生”的出言训斥与讽嘲 :“你真是比猪还笨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哼 ,你这样混下去能有出息 !”、“你爸妈怎么养了你这样一个活宝 !”殊不知 ,这对于学生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 !一般来说 ,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 ,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 ,弄不好就会抖落 ;对待它 ,我们应“十分小心”(苏霍姆林斯基语录 )。不管教师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 ,理由多么实在 ,但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哀莫…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受法律和教育制度的制约,学校中很少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但是,教师心罚学生的现象却仍然盛行于学校之中。所谓“心罚”就是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施加于学生心理上的惩罚,比如,讥讽、挖苦、嘲笑、谩骂、中伤、威胁等。心罚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与体罚相比较,心罚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它对学生的危害更深刻、更长远。当然,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心罚的危害可能相对小一些,但是,对于心灵脆弱的学生可能会导致恶果。尤其,目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心罚很…  相似文献   

14.
教学疾病是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的影响下,教学功能不能或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以至于产生很多不良作用的不正常状态。本文对教学疾病的范畴作了分析。一、教学专制主要是指教师带着社会赋予他的与职业俱来的权力,凌驾于学生之上,以种种神圣的理由,心安理得地对学生任意实施违反教育法规与教育规律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及职业规范的惩罚性教育。包括体罚与变相体罚、心理惩罚等。1.体罚与变相体罚。体罚长期存在于我国家庭教育或中小学校的教学之中。体罚的形式有脚踢、手打、罚跪、罚饿、罚跑等。变相体罚是借以某种借口并以某种形式间接…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蔽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或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齐美利 《教书育人》2007,(10):11-12
时下,在我们教育界“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最高宗旨。事实上,在教师队伍中,确有部分教师业务素质差,教学水平低,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就讽刺挖苦,声色俱厉地批评,甚至拳脚相加,对学生的心灵、肉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种背景下,“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就成了学生的防护墙。  相似文献   

18.
心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心灵施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错误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排斥、孤立隔离、歧视侮辱、拒绝学生听课学习、公开学生隐私使其当众出丑等等。现在,校园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已日趋减少,但心罚却被教师当作一把利剑,用以惩罚那些不听自己教导或自己不满意的学生。心罚相对于体罚而言,是更加残酷的一种精神伤害,其伤害后果是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灰意冷、孤立无援的心境,导致心理和学习障碍;甚至离家出走,出现罪错行为;再严重的则会产生心理疾病,导致精神分裂;甚至出现自杀或杀人…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是目前校园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20.
心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心灵施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错误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排斥、孤立隔离、歧视侮辱、拒绝学生听课学习、公开学生隐私使其当众出丑等等。现在,校园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已日趋减少,但心罚却被教师当成一把利剑,用以惩罚那些不听自己教导或自己不满意的学生。心罚相对于体罚而言,是更加残酷的一种精神伤害,其后果是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灰意冷、孤立无援的心境,导致心理和学习障碍,甚至离家出走。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导致精神分裂,出现自杀或杀人的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