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们有共识而又未能明确解释的一种普遍现象,20世纪50年代,英国物理化学家波兰尼(M.Polanyi)在他的著作《人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把人们头脑中的知识按外在化程度分为两类,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
默会知识理论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涵义 默会知识的概念见于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一书。他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获得的知识区分为“缄默”和“外显”两种形式。默会知识义称缄默知识、内隐知识,一般在行动中呈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关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它可以用文本的形式进行传递。相对于显性知识,默会知识难以规范、难以捉摸,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3.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4.
夏惠贤 《早期教育》2004,(7):U003-U003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用“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一词来表达那些不可言明、不可解释的但却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知识,他说“我们所知道的要多于我们能言传的”。在日常生活中,默会知识要远远多于明确知识(explicitknowledge);默会知识是镶嵌在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的、个别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能被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因此,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是识知(knowing)和知识(knowledge)的结合。因而,一个人掌握了某个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意味着知其然,而且还意味着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谢春祥 《广西教育》2009,(23):18-19
一、默会知识及其特点 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1891-1976)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一书中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  相似文献   

6.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内容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是针对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概念提出来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什么是默会知识?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知识,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相似文献   

7.
葛操 《政治课教学》2008,(10):27-29
一、缄默知识及其分类 Polanyi首次提出“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表等加以陈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而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存在的无法言传或不能清楚意识到的,能够被成功地运用到科学创造、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知识称之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缄默知识及其分类 Polanyi首次提出“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表等加以陈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而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存在的无法言传或不能清楚意识到的,能够被成功地运用到科学创造、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知识称之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9.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如此之重要,可以说,“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广开渠道,帮助学生积淀默会知识,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与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波兰尼看来,所有知识都是个人的,都是默会的.波兰尼的知识理论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其教育观念却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传统.他推崇文化权威,尊重教师权威,主张言传身授.反观当今教育领域的"个人知识"和"默会知识",其内涵已与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迥异.由此而阐发的一些教育主张与波兰尼的教育思想也相去甚远.以此为例,我们得到一个启示:有什么样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这个流行的判断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1.
周莹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85-186,188
默会知识是个人知识体系中的母体,运动技能属于默会知识。针对训练及教学中忽略运动技能默会性这一误区,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体系及运动技能的概念,结合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论述运动技能的默会属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施教者对当前运动训练理论和认识论基础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个体知识”(Persona knowledge)这一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1-1976)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波兰尼认为,在现代文化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知识”概念理解为“普遍的”、“客观的”、“非个人”的理智产品。这种传统的知识观以主客观分离为基础,把热情的、个人的、个性的成分从知识中清除。他指出:“通常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的内涵解读 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又称缄默的知识或内隐的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action—inherent knowledge)。“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学家格里门)  相似文献   

14.
默会知识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首次提出,其后许多学者对默会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师培养、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知识评估等方面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著名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人们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等来表达的,即显性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地表达的,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即默会知识。本文根据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对默会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浅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是一种领会、把握并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进行理智的控制的能力。但是,他又指出,不要把默会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默会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达,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相似文献   

17.
《职教论坛》2007,(1S):38-38
董仁忠在《高教探索》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包括哲学在内的其他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认同。从默会知识论角度看.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也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是个体或组织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并大多要通过行为表现的。以信仰、领悟、个人经验、直觉、感悟、默契和诀窍等形式存在的。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和公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不容易传递的知识。它具有默会性(或说难言性)、情景关联性、传递难、个人性、行为或行动关联性(或说它具有实践的品格)等特点。作者从个体、  相似文献   

18.
默会知识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会知识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首次提出,其后许多学者对默会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师培养、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知识评估等方面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为个人所拥有却难于明确言述、传达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