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是数学思维的根本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思维模式,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有幸聆听了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节公开课,并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推理能力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数学是最适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一门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推理意识——想推理,在探究中训练学生的推理方法——会推理,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学生的推理素养——能推理。教师和学生都要紧紧抓住数学学习的"金钥匙"——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要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测查,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现状,在教学中夯实数量关系的教学、渗透必要的数学方法、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四能"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材(2011版)中对于问题解决除了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更追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画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之一,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特征。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思维,而"表象"就是"问题情境"与"数学模型"之间的一座桥梁。下面笔者通过分析画图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三点看法。一、读图、画图——让题意理解更清晰  相似文献   

5.
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从主题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但学生短时间内找出与问题相关联的信息并进行数量关系的整合有一定的难度。在对数学信息"阅读与理解"的环节中,"问题"可引导学生读出表面信息,从中筛选可用信息,并找出关键信息,挖出潜在信息,学会从数学阅读中思考、分析、比较、转化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思维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95):70-7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标准中特别注重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画图"的策略,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策略,它以线段图或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表达了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数学建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探微问题解决的"可视化"与"深思考"。  相似文献   

7.
符号的运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及回顾反思,使学生学会运用符号描述和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42):71-7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解决问题"能力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王巧云 《江苏教育》2014,(21):66-67
<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四基"之一,内涵丰富,构成复杂,但不管哪种数学活动经验,其形成与积累都离不开重要的载体——数学实践活动。苏教版小学数学从四年级上册起就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旨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促进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教材编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借助"画直观示意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难点——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后,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角度,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阅读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高效率去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单"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中运用"四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单、课中探究单、课堂检测单、课后评价单的价值,能促进学生解决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让学生获得有用数学的教学着力点,通过组织学生经历初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方案、动手实践、有序思考、合情推理等环节,引导其从多角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从中优化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将传统的"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不仅是称谓上的转变,还摈弃了以往那种与实际生活相悖、流于机械模仿的弊端,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能力和真实体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各阶段中融入学生的个性体验,推动学生深入合作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建构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活动体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一、信息采集——拓展体验的源头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积累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突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当今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和一线教学实践领域,"问题解决"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联想思维作为沟通数学对象和有关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载体,在学生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应用联想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中,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借助图形直观、化繁为简来分析问题,通过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应以综合与实践活动为依托,处理好知识与生活、认知与探究、个体与群体这三组关系,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一、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节渗透数学思想的复习课为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将"问题解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在数学问题引领中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强化"数学思考",体验"学习评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析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 以“一次函数”为例。首先分析出渗透模型思想能够帮助学生 掌握解决函数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以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模 型思想去解决问题。其次分析出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感知模型 思想;组织自主探究,体验模型思想;构建完整模型,强化模型 意识三种渗透途径,引导学生去感知模型思想具有的优势与作 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函数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核 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数学灵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基于“三个理解”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会分析、学会探索、学会交流,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