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比较敏感。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在生活案例解读和分析中建立学习认知。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发掘信息、搜集课外教辅材料、借助网络筛选案例信息和结合学生生活展开案例整合,都能够获得有效的生活案例信息素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7):156-157
课外素材应用于初三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突破教材局限、丰富教学趣味、降低学习难度、强化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其中通过准确把握课外素材选择与运用原则、运用乡土历史素材、运用历史多媒体教学素材、活用奇闻轶事信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等方法,能够实现课外素材在初三历史教学中的灵活、合理运用,进而为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3.
重视与强化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材,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多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怎样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素材,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乐于长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对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有内容相关联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同一写法的教材"对接"阅读;有对比性教材的"对接"阅读。通过这种"对接",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互为补充,使学生了解课内文本中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作文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先学会积累素材。大量丰富的优秀素材能够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对他们的学习大有裨益。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教材中的优秀课文,不少优秀课文中的语句、写作手法都值得学生借鉴。同样,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7.
生活素材是教材的补充,它可以有效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选择生活素材时,应注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关注学习素材的撷取,凸显现实意蕴[教学设计一]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据,有时还经常要收集一些数据来分析事理。谁来说说你课外收集到了哪些数据?(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数据)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数据。(教师出示:某校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是一年级20人,二年级26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47人,五年级68人,六年级83人)[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首先组织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一些数据,但却采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作为学习的素材。为什么这样设计?执教老师认为:让学生汇报课外自己收集的数据,旨在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  相似文献   

9.
正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物理教学就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这符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初中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心理。笔者认为,生活化的物理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课外准备生活化1.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物理素材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手中就得有尽可能多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做到随取随用,教学时信手拈来。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信息资讯,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记录到物理素材本上;改编物理教材或习题册中所蕴含的生活素材;平时加强学习,经常  相似文献   

10.
娄玲杨 《广西教育》2012,(17):50-50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重组,合理教材结构。使教材成为学生活动的素材,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英语的阅读中应加入课外故事的阅读,以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选取贴近教材主题、学生生活的阅读素材,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取感兴趣的素材,然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教师正确对待教材,灵活处理好教材,让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适应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环节。笔者认为: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笔者还提出了教材处理应注意的三个原则,强调应注意课内掌握与课外发展并重。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大语文观"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亲历课外实践获取资料,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了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它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积累语文素材,而且能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处理、表达、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51):111-112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基于教材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案例中的素材进行二次开发与应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趋势。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当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基础之上,吃透教材,并对教材案例中的素材进行提取、加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案例素材为载体的教学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材案例中素材的使用率,改善教育质量,必须要对案例素材进行二次开发与使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阅读能力只有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以“约”取胜,课外以“博”为佳,加上教师的指导,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认为,引导小学生适量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向小学生推荐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关的优秀书籍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把准教材的思维教育内容,进而选取与教材思想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阅读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内容、素材,收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为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可倡导学生阅  相似文献   

16.
王翠蓉 《广西教育》2023,(14):41-43
本文论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途径:教师在准确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并在课上呈现,广泛收集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运用环保知识,从而实现在高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案例背景】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封闭性,即局限于课堂之内学数学。表现为:教师以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身边周围的其他学习资源视而不见。不管教学内容如何,总是习惯性地将教学封闭在课堂之内,上课意味着学习开始,下课意味着认知结束,教学过程被枯竭为“教教材”与“学教材”,教师很少让学生多渠道地从课外获取数学知识。教学时,  相似文献   

18.
教学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不同的素材,或是相同素材呈现方式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教学效果。重新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素材选择和处理过于简单、素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素材的分析,探索有效选择和应用教学素材的方法和对策,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而数学的学习更离不开阅读,因此就有了数学阅读的说法。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学生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素材选择并非全部否定现有教材素材,而是去除其中不合理或过时的素材,修正不切实际和空洞说教的素材,加入学生易于接受的课外素材。素材的选择与整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航标,只有时刻把握教学目标,教师才不会盲目使用素材,学生也才会以素材为导引,更深入地拓展知识,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一、替换过时素材,增加教材鲜度事物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变化,事物才能顺应内在或外在形势需要,沿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前进。素材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