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来讲,以童话数学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为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在多媒体情境下的"童话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让"情境创设"这个词一下子成为了许多数学教师备课中的"新宠儿"。"童话情境"、"生活情境"、"探究情境"等洋溢着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词"不径走红"。在实践中,一个成功的情境的确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情境创设已"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以我们的"心"和"情"来感化学生的"心"和"情",努力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一、用心钻研,巧编童话,活化新知识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了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的许多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4.
<正>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如何让童话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编写适合儿童"口味"的童话是关键。传统的童话故事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和教材的融合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在课堂中用好童话,需要教师有着灵活地编写童话故事的能力。数学童话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编写童话时应该把"视角"投放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全程参与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积累"案例",丰富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感性认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追问概念的内涵,提升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分类整理,或丰富己有的经验,构建正确的数学活动经验,修正原来有误的经验,或淘汰先前错误的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57):77-78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科目,小学阶段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数理知识的启蒙,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学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数学学习中的"理"能够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之"理"。文章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感悟数学之理中的重要意义,接着进一步提出在"问题导向"的方法带学生感悟数学之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童心数学"课堂要求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即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经验自我需要和兴趣,把学生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构筑理想的"童心数学"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应深入分析思考以生为本的实质,从而探寻实效性的"童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真正考虑儿童的课堂需求;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与理解数学;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美好,让"童心数学"的实践与研究实实在在地向前迈一步。  相似文献   

8.
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动手操作经验的积累,而真正数学活动与经验积累常常发生在学生思考之中.文章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教师创设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形成、发生、验证和应用的探究全过程,既引发学生的思维,又揭示了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活动的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定向和方法性作用。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为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把"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是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共同困惑。借到巫山援教之机,以黄伟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倍数、因数"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与分享。  相似文献   

10.
张旭娟 《江苏教育》2012,(34):11-12
数学的历史就是数学思想的发展史,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基本思想原本就是和"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基于数学基本思想来规划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经历探索性的学习过程,用"再发现"的方式习得数学基本思想,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向这个方向努力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以"思"引"思",以"学"促"学"是理想的选择。一、以"思"引"思"  相似文献   

11.
把数学知识点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串成学生喜闻乐见数学童话小故事进行记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得到成长,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2.
"数学步道"指利用校园已有的场景或开辟的新场所,把数学知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数学体验、数学感悟和数学建构。以一次数学步道实践活动"寻找数学宝藏"为例,从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应用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等维度对数学步道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索,力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3.
童话的色彩是斑斓的,童话的声音是清脆的,童话的味道香醇的,童话的世界是美丽的。童话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孩子,数学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不但能大大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更好的解决问题,启迪数学智慧。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汇集,更是创造性活动。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积极传承数学文化。笔者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发现数学之趣,体会数学之真,品味数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格,引领学生传承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习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短小文章.其文体形式包括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其中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与体会;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是指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机地融合于故事、  相似文献   

16.
动手做数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现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动手做"可以加深对"平均分"概念与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是显然的.当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4C"理论,即"Comprehend,Connect,Construct,Contemlate".本文谈谈如何以"4C"理论为基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一、Comprehend——理解,数学阅读力排障的润滑剂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的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缘起:"奥数"教育的异化及其质疑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s)简称"奥数"(IMO),是一项以数学为内容,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国际性竞赛活动,它起源于前苏联,1959年成为国际赛事,1986年我国开始选派学生参加。在其早期阶段,"奥数"的学习和参赛者主要是少部分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是显然的.当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4C"理论,即"Comprehend,Connect,Construct,Contemlate".本文谈谈如何以"4C"理论为基点,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力.一、Comprehend——理解,数学阅读力排障的润滑剂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的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将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与数学教学联系在一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大有益处.本文就尝试以童话亲近数学,试图在天真烂漫的童话世界里为学生打通数学学习的新渠道,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