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学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一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二要精心设计,在课堂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打好传统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渗透文化教育理念的根本策略,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能够自觉自主地进行继承发扬,最终达到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语文教学中,用国学经典来感染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养成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语文记录了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鲜明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中首当重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本文试着厘清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并结合实践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构建和让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践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中不乏脍炙人口、意义深远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堂当作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并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要避免枯燥乏味地宣讲致使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结合传统文化习俗和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6.
冯柏昌 《成才之路》2023,(18):129-13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学习园地教学、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古诗文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的一个重要纽带。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发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内容,发挥古诗词的美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还可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巍 《学周刊C版》2020,(11):17-18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还可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要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识字、写字教学、古诗文教学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莉 《中国教师》2023,(8):111-113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价值,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积极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逐渐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有必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受启蒙教育,各项素质和品质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本文立足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意义的分析,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认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把语文课堂作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刻内涵,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试力度,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职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语文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可以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开发校本教材、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策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增强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A0):40-4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教育内容;巧用互联网资源,优化文化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传承乡土文化,实现良好的文化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思想财富和精神食粮。它包罗万象,在建筑、音乐、书法、绘画、饮食、节庆、伦理、风俗、技艺等方面都有体现。与时俱进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滋养,进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节庆文化出发,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杏燕燕 《学周刊C版》2023,(19):133-135
语文课程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初中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既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及人格品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整合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学科教学,重塑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又利于学生养成优良品质,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教育功能,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主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首先,要注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注重日常教学渗透,实施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后,要开展经典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更应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扮演诠释、引导的重要角色。本文从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义、融合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