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2.
王清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171-17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地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迁移应用"这4个阶段来阐述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模式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可见解决问题渗透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领域并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概括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其内涵包括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舍费尔德(A.Schoenfeld)通过实验观察,提出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认知的资源、发现式解题策略、控制和信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在"问题解决"中提出:"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解决问题教学承载着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反思能力的发展等多重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能量"。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自觉地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学习结果进行自我  相似文献   

7.
<正>解决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活动。学生必须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相关的经验并且能够具有解决新的,有一定难度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谋略,需要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反思、矛盾、再体验、再反思、寻找规律的全过程。这些过程应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反思."反思可以帮我们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技巧.现对一些学生作业常见错例进行反思,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胜利 《成才之路》2014,(27):25-25
正《数学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这一维度提出了具体目标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修改,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必须考虑学生一生的需要——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应通过一些问题的解决,让策略思想鲜活地彰显,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获得用于解决更多陌生疑难问题的策略.这样,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就不只是盯在获得解决问题的结果上,而是要强化策略意识,传播策略思想,培养策略思维.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只是停留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获得了某一类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上,而是耍基于解题的经历,形成相应的解题经验、方法,经反思与提炼,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我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策略为核心,循着"需要—体验—反思—形成—运用"的思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刘红娟 《山东教育》2011,(25):46-47
基于我市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即"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根据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建模教学的课堂流程。一、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创立了"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即"情景、过程、建模、反思"1.问题情景,也就是模型准备,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91页例2,第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3、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反思总是基于问题的反思,亦即总是对问题进行反思,为了解决问题而反思。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循着问题解决的路径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所以其反思的路径必然与问题解决的路径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对反思的参照对象和反思对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3、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改的重要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生本教育"思想,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搜集合理信息;引导筛选信息,提出有效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方法;关注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演绎拓展变化,引领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而探究又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地发掘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能力,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媒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分析、类比、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解决教学,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原则1.有效性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专题安排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意在打破过去以"类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以巩固训练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状态,力求通过相关策略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与运用才是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核心,而成功地解决给定的某一具体问题并不构成教学的主要目标。厘清这一点,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就有了正确的定位,不至于陷入解题的窠臼,而应让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注重于体验、反思、形成和运用策略。现以"画图策略"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一、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催生"画图"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例1"练一练及相关题目。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