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莺  陈锋 《教师》2013,(13):53-53
有效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怎样教,更关注学生怎样学,学会了什么?其核心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心参与"。陶行知先生研究的"小先生制"原来是要让小孩子利用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去教周围的人,以达到推行大众教育的目的。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宽"小先生制"的教学内涵,利用"小先生制"不仅让学生在民主、平  相似文献   

2.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使人们常常忽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及教师自身的课程价值,而乡村课程资源开发面临困境的根源正是师资的贫乏。济南市西营镇教育办公室为了应对教师资源不足、课程开设不全的教育难题,让部分学科教师采取"走教"方式到各个教学点上课,从而使优秀教师资源流动起来,破解了乡村师资难题,为乡村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基于儿童、尊重儿童,教学中要关注学情、研究学情。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面,让教师的"教"走在课堂前面。通过课堂建设来引领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课堂阵地来落实质量提升,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保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推出的"一师一卷"教育评价改革,使教师明确了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让教师教出了关键素养,让教师拥有了自己的师本课程,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项目制是我省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项目制背景下教师培训首先要调研把握教师需求,其次要善于整合利用本地培训资源,第三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第四要用心用情地组织实施。在这些基础上,就会形成一个"以效促效"的良性循环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保护绿色,保护环境,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早已如雷贯耳,老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根据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理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可以在议一议、做一做、走一走中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环保之"花"在孩子的心中常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困扰着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是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的保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教育质量。走教制的出现缓解了这一现状,实现了区域内师资的均衡。现在各地已经完成了对走教制的初步探索,许多地区的走教制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走向正规化,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丰富对其理论研究,以寻求一种解决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教师在成长为资深教师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磨难和历练,"师徒制"是促进新教师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新教师如何从旁观者,到边缘参与者,再到协助者,最后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有较长的路要走,如果遇到好的"师傅",会少走很多弯路,笔者以自己教师职业生涯的亲身经历为例,介绍了新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十一年来,我一直践行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建构着自己的"小老师制"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早期就提出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让已经获得一定知识的小学生去教另一部分知识获得较少的学生。而我的"小老师制"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起主导作用,指导或引领小老师在班级开展互教互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小先生制"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推行"小先生"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践行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小先生"之间互助互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达到不教的境界,需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六年的小学学习,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从唐彩斌老师对张奠宙教授的访谈中,让我懂得了我们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素养,让学生的"智慧"与"精神"和谐共生。一、培养学生寻找问题本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和善于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的能力。如一道著名的"船长问题":"一条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了解起点"时等待——先听后教,先试后导。为了找到学生真实的起点,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对要学习的"课题"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或者让学生对例题试着做一做,教师则耐心地等待,在学生充分暴露头脑中的"原始资源"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点拨、引导措施,然后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拉开新知教学的帷幕。  相似文献   

13.
课题农村小学"一师多校,兼职走教"模式的研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让同一学科教师可以为多所学校的学生"走教"上课,打破校际之间的界限,从而解决了学科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创新了教师调配机制,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解决了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短缺问题,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在张掖市甘州区,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不仅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还奔走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为教师们"传经送宝"。2013年,在甘州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新秀、名师"‘进课堂、进学校’走教"活动中,该区语文、数学、英语、学前教育和生化等学科研究会成员中的24名教学新秀、学科名师和10名"草根"专家,将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火种,播撒在了教师们的心底。"走教"活动,让甘州区广大教师走在了平等、互信、尊重、共同成长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是一种帮教助学形式。用"小先生制"阅读整本书,教师要选好并培养小先生,让他们"师徒"结对子;指导小先生制定阅读计划,记录阅读结果,展开主题活动;教师要率先垂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小先生制"的内容。这样的阅读,给了学生机会和舞台,引导他们自我教育,点亮他们心中阅读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技能教学中存在实训指导教师不足,使职教生的培养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在我校技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下,我们开展了"导生制"教学。"导生制"教学模式是指我们在技能教学过程中,选取素质好、技能高的一学生作导生,协助专业教师做好实训辅导和学生管理工作。在实践中,首先,要让导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北京十一学校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老师、教室,做到了教学方法之外的因材施教。可惜的是,我们众多高中学校因不具备该校的资源和优势,只能"望洋兴叹"。令人欣慰的是,《江苏教育》2015年第1期刊登的《"年级教师"走班教学:班级授课制下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一文让我们获得了真正走近因材施教的跳板。这篇文章虽然是一所农村  相似文献   

18.
在"先学后教"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学生"学"转向教师"教"的过程中出现了混乱、无效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借助"预学单"的学情分析来揭露学生的预学问题、分析学生的预学数据、呈现学生的预学资源等,让"由学转教"更加游刃有余,从而让课堂走向自主、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19.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得以普及的背景下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式,主要内容指的是"孩子教孩子"或"孩子教大人",可以视为一种即学即传的方式。数学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运用"小先生"制能够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实现共同进步,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专业主义与解制主义之争是当前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解制路径的重要代表",为美国而教"取得了诸多成就,吸引了大批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但由于"为美国而教"在教师质量、教师流失率、种族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其当前取得的成就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教师培养模式,更无法代表教师教育解制路径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