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倍",在第二学段学习了"倍数"。请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另外,倍和倍数总是同时存在吗?如30是6的5倍,30也是6的倍数。(微信网友)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建立在乘法概念的基础上。例如,小鸡有8只,小鸭有2个8只,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2倍。  相似文献   

2.
"倍"是很多老师上研究课时不愿涉及的内容,其原因有二. 一、"倍"的含义是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概念抽象、不易理解 数学概念中的"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一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相似文献   

3.
吴月斐 《新教师》2019,(12):43-44
"倍的认识"一课,从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倍是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学生在认识了乘除法之后,对于标准量有若干份的一种理解。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体系方面分析:人教版教材把"倍的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在整数范畴内对倍的一种认识,即对完整的若干个标准量的一种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4.
薛艳  王丽梅  马中华 《辽宁教育》2011,(12):58-61,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倍的认识例2一例3。 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活泼的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直观活动,使学生建立“一个数的几倍”的表象,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在知识的重点处,设计梯度问题--引导自学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出示3个圆片,问:这里有几个圆片?(板书:3个)再出示9个三角形,问:三角形是圆片的几倍?(板书:3倍)问:这里的两个3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归纳出,一个整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计量的精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保留到整数,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要看百分位……;二是将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得到了1.50后,为什么末尾的0不能去掉,1.50比1.5更精确。  相似文献   

7.
<正>在2022年版课标的视野下,拷问“倍”的学习,不由得要思考下列问题。一是“倍”的概念的根在哪里。倍表达的是数量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示数量间关系离不开数(数是对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抽象),如教学分数时,我们会强调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但在自然数的认识中,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强化这种双重性。对于“倍”,可以回到数本身的再认识中去,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数数,上升到一份份去数数,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小学数学把"分数的认识"分布在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不同的阶段,这说明分数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是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有序扩展过程。所以,认识分数也是一个需要从时间和训练两个方面有序深化的过程。一、小学生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三年级学生认识分数的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意义上说,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分率关系容易理解,表示比较量与标准量在比较中的倍比关系比较难理解。如:(1)兴趣小组12名学生,其中有4名女生,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9.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和分数的区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是个不名数,后面不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5):80-81
<正>一、背景分析"倍"是小学数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内容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修订后教材把倍的知识后移,集中放在三年级上册,它不再受所学乘、除知识的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内容也更具逻辑性。本节课的关键是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数",通过迁移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来稿择登     
来稿择登分数、百分数是两个不同概念。分数既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又可表示一个确定的数量,因此可以带计数单位。而百分数仅能表示两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计量单位。此外,尽管百分数与分数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仍不能等同。比如,虽然也读百...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调研考试的备课、备考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几个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后,归纳得出"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与"三角形的边"数量关系之间的等价结论.作为应用,我们利用这个等价结论求解了2020年贵阳市中考数学第15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问题的几个变式问题并加以解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倍”是很多老师上研究课时不愿涉及的内容,其原因有二。一、“倍”的含义是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概念抽象、不易理解数学概念中的“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一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两者比较。关键是要把其中一方以另一方为标准.分成相同的几份。它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看不到、摸不着,比较抽象,理解时要进行比较。还要用到乘法的意义,学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倍的认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教材首先呈现了经过加工的生活场景,图中三个小朋友围着一个花坛数其中各种花的朵数,并根据每种花的数量进行比较,由此引出"蓝花有2朵,黄  相似文献   

15.
<正>“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比较两个数量的关系时,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相差问题),另一种是比较它们的比率关系(倍比问题)。“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接触比率,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深入理解“倍”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下面呈现两次典型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相似文献   

16.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21):44-45
分数和百分数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二者的区别:(1)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是对两个数量间进行倍数比较得出的数,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但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计量单位名称(即百分数是不名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34…  相似文献   

17.
【第075题】比值能否用百分数表示?(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王琼芳老师供题) 【解答综述】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而不表示具体的数量。通常,可说甲数是乙数的75%,但不能说红彩带比黄彩带长0.75%米。比值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分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和不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表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如“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可以说成“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00%”;  相似文献   

18.
今年再教六年级数学,转眼又到了百分数这一章节。那什么是百分数?书本上是这样定义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样的定义既表明了百分数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又说明它不能带单位名称。由于以往的教学没想太多,学生只是牢记教师所授,久而久之似乎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多年教学,每年总这样,心中深感不安。于是今年想改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第68~7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在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另一种是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感悟比的意义。(2)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通过改写来体会和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比、除法与分数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董美荣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33-134,95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数学内容。这节课主要通过两个例题和一个自学知识点来教授用字母表示数,及字母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不方便表示的数字。两个例题分别是:1.每个三角形要用三根小棒摆,无数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呢?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2.学校美术组、书法组、舞蹈组、合唱组的人数不同,学会用字母表示不同的人数。自学知识点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通过这些和课后的习题希望学生能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能认识到字母在数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