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哲理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哲理诗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要培养学生感悟真、善、美的能力。在教学哲理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入境、联系生活和拓展迁移等途径,让学生理解、内化诗歌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有许多哲理诗,它们把深刻的哲理融汇于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教学这些古诗,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核心目标之一。笔者尝试结合具体诗歌,探究通过咀嚼诗眼、破译符码、追溯背景、编织生活等路径,引导学生揭示哲理诗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龙吟:诗具"理趣",便是哲理诗。上乘的哲理诗理随景现,韵致深厚——诗法指津如果一首诗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某种观点或态度,我们就称这首诗蕴涵"哲理"。寓理于景,理随景现,这是哲理诗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哲理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哲理诗中的"理",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从自然界或社会中提炼、概括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因此,凡是能将景物与哲理融合为一的哲理诗,往往能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同属哲理古诗,编者根据诗意及含义上的联系,将其编排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其中一首古诗理解另一首。我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展开了探寻比较。一、对比,把握哲理诗意哲理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并不鲜见,但让学生正确解读哲理诗,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尤其是《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这类和读书有关的古诗,学生在把握上存在着理解难度。为此,我先展开对比,让学生将两首诗做一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哲学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教学中,教师对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能够起到增趣、脱涩、育美、益智的功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具体实际,应在哲理抽象处、哲理重难点处、哲理价值处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过程中,培塑学生理性的精神状态,围绕主题关注学生逻辑思路的闭合,启迪思维并关注学生哲理的内化,落实“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哲理诗是借助于某些生活现象或具体事物来阐明某些哲理,给人以启迪的诗歌。哲理诗与咏物诗有些相似,但咏物诗篇幅长、容量大,作者在事物身上尽情抒发,而哲理诗篇幅短小,往往只一两句话就表达一种哲理。  相似文献   

8.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和爱情诗。诗人在传统题材中,注入了全新的含义。如何让学生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的有机融合,进入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借助吟诵及通过视频再现意境,让学生感受那幽美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把握情感,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9.
周星 《文教资料》2006,(26):49-50
宋代哲理诗继承了我国古代哲理诗的优良传统,汲取了历代说理诗的养料,代表了古代哲理诗的最高成就。从哲理性、议论性、形象性、理趣性四个层面来演绎宋代哲理诗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哲理诗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深籧的灵性”,是缤纷诗苑中一簇璀璨的小花.何为“哲理诗”呢?旧《辞海》对“哲理诗”诠释为:“希腊诗之一种,起源于芝诺芬尼.尝居柯罗凤,遭波斯之乱,流为歌人;不信神话,以自然无限为神,作诗论自然,惟今仅存断片,为古代希腊哲学之源泉.按今人对于诗中包含哲理,不纯为情绪之抒写者,亦统称为哲理诗.”这一定义首先阐明了哲理诗的起源,即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芬尼“作诗论自然”的诗体哲学,因此,最初意义的哲理诗是专指阐释哲学思想的诗体哲学;其次,说明了今人对哲理诗的广义解释,即“诗中包含哲理,不纯为情绪之抒写”的诗作.本文谈及的“哲理诗”当然是指广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13.
哲学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尝试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通过"玩、学、用"的教学主线,即把哲学与生活中的"玩"、教材中的"学"、实习就业中的"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升华学生的哲理意识,内化学生的哲理品质,帮助学生运用哲学指导解决就业中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试题涉及节令诗、咏史诗、咏物诗、怀人诗、田园诗、羁旅诗、边塞诗、贬谪诗、登高诗、唱和诗、哲理诗,可谓“今年花胜去年红,无边光景一时新”。其中,登高诗、唱和诗、哲理诗是高考百花园中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认为: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弄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可见,哲学是含蓄的诗,诗是形象的哲学,诗和哲学是相通的。《生活与哲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哲理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教学中将哲理与诗相融,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采撷唐诗,以"价值与  相似文献   

16.
杜荀鹤的哲理诗深刻地表现了自然、社会、人生中蕴含的哲理,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杜荀鹤哲理诗是诗情、画意、理趣的完美结合,对宋诗尚理风尚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晚唐衰落的时代以及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儒学为根本兼收佛道思想,自觉不懈的追求,是他创作出如此优秀哲理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素有“诗国”之称。古典诗歌中的哲理诗,主要表现作生活中有所感悟,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曲折委婉地揭示出某些生活的哲理;哲理诗一般多以五绝、七绝出之,篇幅比较短小;此类诗是哲理与诗情的有机统一,含蓄隽永,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设计理念激情方能启思,入情才能入理。哲理诗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诗句中领略诗的理趣、情趣。此案的设计通过引入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哲理诗极具特点——不仅有诗歌的特征,而且有哲理的内涵。结合朱熹哲理诗的特点,以《观书有感》为例,从形、情、理三个方面入手,思考对策,探寻哲理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20.
汪正章先生在《试论古典哲理诗的艺术感染力》中说:“长期以来,人们总不重视哲理诗。不仅一般文艺杂志和诗歌刊物不提倡,也很少发表哲理诗;而且一般的文学理论著作和写作理论的书籍(诸如巴人编的《文学论稿》、蔡仪编的《文学概论》、霍松年编的《文艺学简论》和北京师范大学编的《写作基础知识》等等)也均不谈哲理诗;甚至有人对哲理诗存有某种偏见,以为哲理诗即西晋时代的‘玄言诗’之类。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7年第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