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系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创立者,江谦为近代江苏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江谦作为张謇的得意弟子,曾倾力协助恩师,为成功创办通州师范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奉承师愿,再接再厉,使南京高师成为初具现代科学体系、享誉东南的最高学府。师生两人携手并肩,共同为南通乃至江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为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先驱。张謇与江谦三十年的意气相投,坦诚相待,无私合作,共同推进了江苏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謇(1853-1926)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致力于兴办工业的同时,倾其心力创办教育事业。他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和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盲哑学校和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此外他还在上海、江苏等地参与筹划助成了复旦学院(复旦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前身)、河海工程学校,同时在南通地区还开办了女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张謇诞辰150周年。他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通州师范学校和中国最早的私立女子师范学校及多所速成师范教育机构。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至今仍极具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1903年,张謇在通州(今江苏南通)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学校建置遵照癸卯学制的规定,广设新式课程,并延揽中外师资。王国维由罗振玉推荐,应聘入校执教,并受张謇委托,参与学校章程审定、课程设置、教师招聘等初创时期几乎所有校务的处理,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现存张謇的十余通有关书札,不仅反映了他对王国维的信任与重托,也揭示了当时士人对新式教育的探索情状,是研究清末地方兴办新式教育的绝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些日子,我去江苏南通市参观张謇故居。张謇不仅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家之一。1902年,他在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间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建校时,由张謇手书的校训是: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十年以后,1912年他又创办了南通纺织专科学校,校训是:忠实不欺,力求精进。  相似文献   

6.
张謇感动中国——纪念啬翁诞生1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张謇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1896年至1899年,他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历经千辛万苦,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状元办厂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大生纱厂的初见成效,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张謇自己。他由此发轫,先后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创建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南通博物苑,乃至参与举办南洋劝业会等等,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现的新事物。张謇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意识,尽管宣称弃仕言商,却始终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张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事业并非局限于实业与教育两大部类,而是谋求通海地区经济、化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吴良镛院士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意即这是中国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然而,张謇的最终目标又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理想建成这“第一城”,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理想城”的示范与推广,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幸福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建立于一九○二年五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它是张謇筹集资金在南通城南三元桥北千佛寺旧址创办的。该校开办迄今已有七十九年,为我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一九○三年四月朔(农历四月初一)开学,校名“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后改为“私立”。最初招收师范本科一班,师范讲习科一班,以后科别班级逐步增多,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建设需要,先后附设过测绘、蚕桑等专科班。学校设备也逐渐扩充完善。张謇创办私立通州师范的动机,在他的著作和  相似文献   

8.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张謇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今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沈淦 《江苏教育》2007,(17):20-20
著名实业家张謇为救国救民,淡化官本位意识,推行教育新理念。在清末科举制尚未废除前就开始创办新式学校。在《通州师范学校议》中,张謇既给师范生及不久之后的为人师者争取不亚于相应官员的经济待遇,又给他们以官员的名分,目的就是将一流人才吸引到教育岗位上并鼓励他们终身从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师范教育史的研究有所发展,这是好事。但是,有些研究文章史实有误,很不负责。去年八月十六日《光明日报》第三版雷克啸同志的《张謇与师范教育》一文,就存在这个问题。雷文七处提到“通州师范学堂”。其实,张謇创办的师范学校,最初称为“民立通州师范学校”,从未叫过“通州师范学堂”。这有《张季子九录》中的《教育录》六卷为证。张謇办师范之始,有过将学校称为“师范学堂”之议,后从通州学者王漱六的意见,决定称学校而不称学堂。雷文中又说:“张謇精心择师,延聘王国维教伦理学,心理学,朱东润教语文课,还请了十几名日本教员”。说张謇办通州师范精心择师这一点是对的,延聘王国维和日本教员任教也是对的。但是,朱东润一九一九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到通州师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对师范教育情有独钟。从1902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以来,江苏的师范教育走过了坎坷而又辉煌的历程。至今,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先辈教育家创下的教育功绩,仍在华夏大地上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师范教育即将迎来100周年诞辰。 早在1897年,实业家盛宣怀首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端;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萌芽;同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立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创了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先河。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13.
1906年3月25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本着“父实业、母教育”和“民智兮国牢”的思想,偕其兄张詧捐赠私资,购城中柳家巷陈氏旧宅珠媚园葺为校舍,兴办“女学”,定名为“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张詧任总理,张謇任协理,  相似文献   

14.
张謇择师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学养深厚,远见卓识,知人善任,择师之举,可见一斑。 一是延聘有真才实学的名师。张謇是清末的一个状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择师问题上,他确信“名师出高徒”,认为学校办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1902年5月,他在南通城南千佛寺故址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曾先后对外延聘了著名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朱东润、吕思勉和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等名师来校任教。张謇也注意从南通本地网罗人才,当时有时称张謇身边一“龙”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中的张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成就卓越,惠泽时人与后代,被誉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张謇对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继承,同时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现代性。张謇"会通古今,兼具中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进行的融合与选择。他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思路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张謇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丰硕。中学历史课程以学术研究为依据,重视张謇办实业的典型意义,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  相似文献   

18.
张謇中状元后,毅然辞职还乡。原因在于:更名之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下层贪官的种子;群臣雨中跪迎太后,使他对上层封建官僚集团大失所望;弹劾李鸿章未果,使他坚定了弃政从业的决心。经过三十年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张謇办实业,除大生纱厂外,还有冶铁、机器、日用品、食品、运输、银行、码头等行业的34个大小企业及20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张謇办教育,自通州师范学校始,共建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学校4所。张謇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学以致用,读书为做实事;勤俭一生,造福家乡百万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张謇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是我国最早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儿童教育家之一,他的儿童教育观开了一代新风.张謇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是我国儿童教育的启蒙者;张謇亲力亲为,创办了370多所学校,是我国近代儿童教育的践行者;张謇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是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张謇始终把对儿童的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贯穿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是我国早期儿童素质教育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贫弱的年代里,张謇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毅然兴办女子教育,使地方女子不困于无学之苦。张謇注重女子精神品格的陶熔,就是将学知识、学技能与女子自身的精神面貌、生存状态、品行修为融为一体,并扩大到家国和社会,有改变女子生存样貌和社会风气的意图。然而张謇毕竟是近代中国新旧递嬗时代的人物,他的女子教育思想和主张,不免带有旧时代的痕迹,没有超脱传统阃范的范畴,更没有达到女权的高度,但他的思想和实践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