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留存大量古代乐器图像,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表现之生动,延续之久远,举世叹为观上。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先民长期音乐实践的积淀。敦煌莫高窟绘有:大小型乐队500余组,乐伎3000余人,各种乐器400余件,共有乐器44种。这些图像分市在200多个洞窟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代,延续近千年,它反映了各个时期,各种乐器的形制和演变、演奏方法、组合形式,以及当时的社会音乐风尚。这些材料,为我们研究乐器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参考依据。笔者对全部洞窟壁画中的乐器,进行了数次考察,将壁画中的乐器图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中保存着大量的古代乐器演奏图像。这些乐器包含着古代乐器的众多品种,反映了上自十六国时期下至元代千余年乐器发展的概貌,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各类乐器,也有历代文献失载而一时难以命名的乐器。敦煌壁画乐器是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古代音乐宝库。  相似文献   

3.
敦煌是我国古丝之路的咽喉重镇,也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之地。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五个庙等)壁画举世闻名,壁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代音乐图像,留存有音乐内容的洞窟达250多个,绘有乐器图像6,000余件,不同的乐器就有40多种,打击、吹奏、弹拨、拉弦乐器种类俱全,反映了上自十六国、下至元代  相似文献   

4.
《敦煌壁画乐舞研究》一书,集结了郑汝中先生在敦煌十余年辛勤工作的丰硕成果。当本书出版之际,我回想起在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上初识汝中先生的情景。那天,我拿着一幅有琵琶图像的粟特壁画图片,向郑先生请教。汝中先生谆谆教诲,至为恳切,至今仍令人不胜怀想。 也是在那次会上,我们恭听了郑先生《郭煌壁画乐器研究》的讲演。汝中先生绘制了一幅《敦煌壁画琵琶形态图》,绘出了琳琅满目的50种敦煌壁画所见的琵琶图式。讲演指出:“这50种图形,基本可以概括一千余年中的中国琵琶流传的形态,若再与今日基本定型的琵琶对照,可以看出这件乐器在我国发  相似文献   

5.
敦煌乐器已由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和北京民族乐器厂合作研制成功,并于今年3月在首都北京通过鉴定。敦煌壁画乐器图像通过研究制成有形有声的实物,是敦煌乐舞资料研究的显著成果,是对敦煌石窟音乐宝藏发掘的有益尝试,也为音乐史的研究增加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乐器研制》课题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敦煌研究院与北京民族乐器厂密切配合,将壁画上多姿多彩的乐器图像通过精心的研究、设计,运用现代乐器科技,使之转化为栩栩如生、音响丰富的乐器实物。开发了我国古代乐器的宝藏,丰富了民族乐器的品种,拓宽了敦煌学的研究领域。为我国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过去知道中国美术史家、绘画雕塑家,无不到敦煌莫高窟去研究学习。今天看到敦煌壁画乐器的研制成果,又听了用如此丰富多彩古雅绚丽乐器演奏的音乐,认识到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在敦煌学中新拓展了一个研究领域,今后的音乐史家、古乐器研制家也应该到莫高窟去开阔眼界,了解传统。日本正仓院收藏有几件相当于中国唐代的乐器,人们就  相似文献   

8.
敦煌壁画中有一个极为壮观的音乐世界留存着中国古代的大量乐器、音乐表演的图象资料。这是研究音乐文化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宝藏,已为中外文化史学者们注意。仅莫高窟统计:有音乐洞窟200个,乐伎3346身,不同类型的乐队490组,乐器44种4330件。我们所谓壁画上的“音乐”,实际上就是乐器和乐伎的图象。一壁画乐器出现于下列场合(一)表现天宫、佛界和人间世俗的歌舞音乐场面;  相似文献   

9.
"舞蹈道具"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定义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乐器和长绸两种类型,并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出敦煌壁画中的舞蹈道具在敦煌舞蹈中的运用及在运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敦煌舞蹈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方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2000多身塑像、45000平方米壁画和50000多件遗书中,有三样瑰宝与全国其他石窟艺术相比较,显然属于独具风采或绝无仅有者,其一是开一代风气且影响久远的音乐艺术以及与之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的文学艺术敦煌曲子词,其二是代表舞蹈超绝技艺的"反弹琵琶",其三是代表美术创作化境的"飞天"。我们将其称之敦煌艺术"三绝"。敦煌壁画中,有6000多件乐器分布在150多个洞窟的画面上,吹奏、打击、弹拨等乐器种类齐全,独奏、合奏、轮奏、协奏形式多样。除了壁画中的音乐图像外,藏经洞中发现的敦煌乐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音乐对应排列、乐器造型多样,音色混合配置等角度探讨敦煌壁画音乐艺术中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一、制作问题的提出1990年春,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以下简称敦煌研究院)经与北京民族乐器厂协商,欲按敦煌壁画中展示的民族乐器图像仿制一批敦煌乐器。我厂技术厂长丰元凯带领两名技师和一名美工到敦煌实地考察后,认为研制工作可行。随后,敦煌研究院与北京民族乐器厂签订了协议书,将此项研究工作作为双方合作、共同开发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3.
项目:仿制敦煌壁画乐器频谱测量乐器:琵琶、阮、筝、瑟、琴、胡琴、葫芦琴、弯琴、五弦、排箫、筚篥、埙、笙、竽、横笛、方响等时间:1991年10月18—25日地点:北京电影乐团排练厅(录音)  相似文献   

14.
敦煌随笔之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敦煌遗书中的壁画榜书底稿在敦煌遗书中,有一部分过去未被人注意的文字,这就是敦煌壁画傍书底稿.它是研究敦煌壁画内容的直接资料,而壁画内容又是各个时代人们的社会意识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因此,这部分文字的价值是无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由西安音乐学院主办的“敦煌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11-12日举行。来自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以及国内各地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30位学者进行了发言,展示了近年来敦煌乐舞研究的新成果,其中对敦煌乐谱的深入研究,体现了新方法与新思路。对敦煌乐器的研究涉及鼓、琵琶、葫芦琴等乐器。对敦煌舞蹈的研究涉及印度舞蹈、龟兹舞蹈以及中国石窟的舞蹈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学者结合舞蹈创作与教学,深入探讨了舞蹈训练、男子伎乐形象塑造等问题。还有的学者从神经心理学及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以敦煌乐舞进行精神治疗的问题。敦煌研究院赵声良、卢秀文、沙武田、杨森、陈雪静等五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其中四名学者发言,涉及敦煌乐舞图像与乐舞史研究、敦煌乐舞与服饰、敦煌壁画舞蹈与长安风气、敦煌壁画琵琶图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敦煌壁画乐器喜见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文化古国。例如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证明我国在2,400余年前已经运用了十二平均音律。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中心要冲。敦煌石窟壁画中有非常丰富的古代人民生活的图像,各种乐器的图像亦为不少。研究古代人民的生活情趣以及古代乐器的形制与演奏,这些图像资料是具有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17.
1992年3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敦煌壁画仿制乐器鉴定会上,特邀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电影乐团的部分著名演奏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敦煌仿古乐器演奏会。人们有幸一睹它的丰采艳姿,聆听它的神韵奇声,无不为之震惊,无不为之倾倒。醇厚浓润的陶埙之声,流利婉转的丝竹之声,古朴典雅的金石之声,气势雄浑的雷鼓之声……无不激起人  相似文献   

18.
美国、俄罗斯藏有若干敦煌壁画,国内虽有报道,但大部分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笔者也受影响。现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真实报道,将二处所藏敦煌壁画作一简单介绍。一关于华尔纳劫走的敦煌壁画1924年,华尔纳从敦煌劫走一些壁画和一身328窟的彩塑。作为博物馆研究人员,华尔纳在粘剥壁画时—一作了记录、编号,根据他的记录,我们得知他劫走了11块敦煌壁画。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我们无法见到他的记录,如他于1926年出版的《TheLongOldRoadinChina》,卢秀文先生《敦煌学编年》将此书出版时间记在1924年,误。《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9.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的现实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张大千起了重要作用。张大千总结出敦煌壁画的十大亮点,其本人亦受益于敦煌壁画而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相比今天的大多数学者仅仅把敦煌壁画放在博物馆中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张大千把它作为"过去史"延续到"未来史"而放在创作实践中,成为"现实"的借鉴对象,更体现了敦煌壁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学文科》2000,(10):48-48
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根据对壁画题记和敦煌文献的研究,大约只有公元10世纪左右的壁画画师有零星资料,而在4世纪至9世纪的壁画中,找不到关于作者的任何资料。此外,无法确定绝大部分敦煌壁画作者的另一个困难是,宋代以前的画师们一般没有落款。在壁画的所有题记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画师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