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礼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我们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一、以礼规行"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  相似文献   

2.
汪燕 《职业技术》2012,(7):63-64
自古中国就是礼仪教育之邦,更所谓"知礼通天下,达礼走天下"。礼仪教育在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中,更是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是重点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劳动者,所有的专业学习应该从礼仪学习开始。在多年的职业教育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步入学校学习的第一课应该是礼仪教育,其更重要的是通过礼仪教育教学,使职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文明之邦”之称。孔子所谓“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学说中"仁"礼"的思想影响深远,建立在"仁"礼"思想基础上的传统礼仪文化重在内心、在敬、在孝、在言行一致,从源头探寻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可以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礼仪教育非常成功,在历史的发展中国人秉承着谦恭温良的美德,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屹立于世。传统礼仪教育中,西周礼仪教育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儒家学者对礼仪的建设与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整理传世的"三礼"等文献记载了传统礼仪教育的资料,其礼仪教育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设置合理,对后世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中就非常讲究注视的规范,对视线的位置和时间都有一定之规,认为目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式.  相似文献   

7.
蔡淦珍 《教师》2012,(36):113-113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有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更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个人而言,礼仪还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让幼儿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幼儿园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幼儿园的礼仪行为比较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陆珠 《成才之路》2009,(8):I0005-I0005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幼儿礼仪教育是孩子人生之初的“必修课”,因此,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家”。让孩子在“礼”中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礼仪也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期,学校应当针对性地培养其文明习惯和良好的素质。体育课程虽以培养身体素质见长,但如何在其中渗透传统礼仪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在修养,规范其行为举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立足于此,探寻传统礼仪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1.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史彩霞 《教师》2013,(18):15-15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所以,要从幼儿园开始重视礼仪教学,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做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一、利用故事讲读诱导教化礼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经常根据班上最近出现的问题,在社会教学中选择针对性强、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幼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把守礼行礼作为人的立身之本,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传统价值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起到指导作用,是赋予时代新特点的审美教育新课题。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修养道德、健全人格的教育。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校名——"德胜"的内涵,将礼仪教育打造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如何使礼仪课程成为学校最具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即:"不学礼就没有立足之地。"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的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的体现。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会关系到幼儿的一生发展,对培养健全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实,文明礼仪教育蕴藏于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而且既具体又明了、既简明易懂又操之易行。  相似文献   

16.
唐长菁 《文教资料》2012,(6):142-143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礼仪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上了日程,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礼仪教育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仪"的教育,也更多的专注于介绍西方的礼仪规范,而忽略了大学生"礼"的培养。作者尝试在礼仪教育的研究领域中提出一点创新,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礼"的理论,结合现代中西方的"仪"的规范全面而深入的讲解,就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训练,提出道德品质教育、行为素质训练和沟通能力培养,以追求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人文素养、礼仪素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个人修养,影响事业和人生成败;大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本期关注"聚焦孩子的礼仪教育,以期有更多的家庭和幼儿园重视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知规范、懂礼貌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素质,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65):5-6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是超越地缘和血统的核心存在,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开发《华夏礼仪的智慧》课程,正是希望通过华夏礼仪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浸润式的体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感情,成为知礼、懂礼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19.
孙伟华 《中国德育》2014,(15):56-57
正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文化说到底就一个字——礼。"礼"是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准则。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春华小学围绕"做知书达礼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以"礼"为抓手,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让学生在践行的过程中不断体悟,改变气质,涵养德性,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教校园文化。春华之根——五大主题"以文立身,以礼约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有效的教化模式。礼可导德,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华民族文明标志的传统礼仪,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礼仪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之中,使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21世纪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阶层,其特殊的位置和身份,更有必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者、建设者。基于此,应让礼仪教育尽快走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修业内容。何谓礼仪?“礼之名,起于事神。”《说文·示部》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其本意是指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