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涵化教育是指以"涵养化育,自然天成"为育人理念,以"有敬、有执、有容"为育人目标,夯实基础,放眼未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成就学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涵化教育是指以"涵养化育,自然天成"为育人理念,以"有敬、有执、有容"为育人目标,夯实基础,放眼未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成就学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在“新三生”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提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格局大、格调高、格致精”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学校着力开发系列班本课程,培养志趣、涵养情趣、发展兴趣,寻找“三格”育人目标落地的力量。首先,培养志趣,引导学生着眼国际视野,树立远大志向。格局大目标指志向远大和视野宏大,旨在培养学生生命的高度和宽度。基于格局大目标,班本课程应注重多样化资源建设,拓宽学生见闻和视野。一方面,可以整合师生、家长的条件和资源,开展丰富的家长课程。如笔者曾开展航模、核能、石油、地球板块运动、安全急救等家长课程,涉及科学、地理、医学等多个领域,让学生领略各个专业、行业独特的魅力,在心里埋下理想的种子。另一方面,须将班本课程放眼课堂之外、教室之外、中国之外,开发国际新闻杂志阅读课程、博物馆参观课程等。  相似文献   

4.
李晏 《林区教学》2023,(4):29-32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素质、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课程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等思政元素有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推动法学专业“德法兼修”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陶湘 《英语学习》2023,(3):57-60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小学英语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育人引领,以涵养家国情怀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育人基点,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育人主线,以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育人实践为途径。本案例引入内在序列进阶的“齿轮效应”理念,旨在通过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师生讲好中国故事,涵养家国情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7.
朱静 《现代教学》2013,(10):21-21
自2011年起,我校在十多年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立足诚信教育、基于陆家嘴金融城平台,着手建构金融素养特色校本课程。我们认为,金融素养应该是指个人对于处理金融事务的修习涵养;而金融素养的内涵则应该包括金融知识、金融技能(理解、处理金融事务的能力)以及金融意识(风险意识与承担能力、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等三个层面。一、金融素养课程建设目标我校建立金融素养课程的目标是在学生学习金融知识、训练金融技能、实践金融行为的过程中培育其金融素养,激发学生相关方面的兴趣,从而促进我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布置和调控下,让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互助讨论活动,以达到某一目标或超越某一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此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更是一大亮点。但一线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又有许多疑惑点。本文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例,粗浅谈谈如何从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特点出发,来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特点,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历史学习的具体特点结合在一起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的纯洁与美好、人格的健全与高尚为中心,以人的个性的完整与张扬为根基,以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与统一为目标的文化精神的修炼和涵养。因此我们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倡导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操,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提高聋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教学幽默作为教师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学识、涵养,而且对于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国琴 《师道》2009,(4):14-15
教师的专业学识与品德修养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自己的阳光心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良好的反思意识,做一个有涵养、有气度、有底蕴、有智慧的好教师。目前,“养成教育进课堂”活动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少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如何让养成教育更加有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文明、健康阳光的现代职中生?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拓展性课程实施中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既有面上的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又有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涵养。本文以青笛拓展性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让核心素养"可学""可教""可成""可测"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核心语文素养培养《课标》中明确指出"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此次课程改革,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素养"一词。课程标准中采用的"素养"一词,还有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  相似文献   

15.
<正>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拥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以其专业素养、学识才华打动学生,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是充满人性的个体,对学生有一种普遍的情感关怀,在此理念的引领之下,打造"走心"课堂。以自己的学识教育学生,以自己的爱与善感动学生。我们一般所说的亲和力是指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态度和蔼,能以平等的立场对待学生,而课堂上,教师  相似文献   

16.
1.把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而一位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  相似文献   

17.
一、给校本课程一个恰当的定位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以发展符合学生、学校及地方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为目标的新型课程。校本课程是一种特色鲜明、个……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以"基于产品实现全过程"的项目驱动为依托,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始终以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为目标,通过机械设计系列课程递进式学习方法的引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践巧妙结合,使学生能用所学能解释工程现象,解决工程问题,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采用课内课外实践项目的相互促进,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潜能,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动手制作产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机械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论文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德育课程的内涵分析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高校德育课程是指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涵养生命气象的基本载体是课程.因其丰富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活动课程在涵养学生生命气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强调自主,学生能自定计划、自主组织、自主评价.如此,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涵养学生的生命气象.生命气象包括生命状态、生命品质、生命格局三个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