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它遵循着生命成长的规律,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和谐的美好境界。赏识教育能使学生舒展心灵、激发潜能,使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而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笔者也在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创建适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提升自我,在自主学习中打造历史高效课堂。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学校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哲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以他的教育哲学为基础,其中人性论、境界论和创新论是他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从人性论出发,冯友兰认为人性既是伦理的也是理智的,所以培养学生要德智双修;从境界论出发,冯友兰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从创新论出发,冯友兰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它独特的精神"场",让班级精神成为一种文化渗入学生心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常常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柔性教育对待学生,然而为使教育直抵学生的心灵,有时候我们不妨采用一种更为震撼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灵魂,可以通过"极致行为、高峰体验、相反预期"等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7.
诗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树立他们"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诗性教育的内涵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层面,注重用诗心化育学生心灵,注重传统与现代、知性与感性、科学与审美、坚守与开放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还应该是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关怀教育、生命姿态教育和生命体验教育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勇 《教育家》2004,(7):98-99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对社会关系的体验能力,是培养人的感觉即情感的深度。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我们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全部联系在于人格之爱,而不是简单的因果规律。”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情感教育应成为教育的核心。它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价值吻合。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体验中,人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对生命的创造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体验式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生命;丰富实践教育内涵,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生命;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知精神性生命是其基本方法,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自我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立体式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反思?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反思"的概念非常接近儒家的"内省",指通过心灵的反观和内求,实现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认识、批判和超越,提升个体心灵的境界。西方教育家杜威把“反思”定义为: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地、严肃地、持久不断地深思。”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美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美学和美育为着一个共同的最终目的:实现人的自身美化。语文美育也不例外,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就是人的自身美化。其任务主要落实两点: 一是审美情操的教育。通过课文的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学生的情操高尚起来。美育是人心灵的体操,课文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人生境界上得到“净化”,人格得到  相似文献   

13.
人是通过其心灵来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的,世界在人的心灵中的存在方式或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境界”,因此,人从其存在的意义上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境界性的存在。人的心灵的超越本性决定了人的人生境界处于不断的提升过程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引导人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人生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境界不同,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便不同,因此,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是教育本真意蕴的体现。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主客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教育对人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曹玉兰 《学语文》2008,(4):9-10
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在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语文教学所要承载的传承文化、建塑学生心灵与人格的使命,其实也就是承担着帮助学生实现超越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的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完美的人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依赖于丰富的知识滋养、优秀的文化熏染和深刻的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要注意深入发掘课堂中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在不同情感体验中获取文化知识、综合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全面提升。情感体验对于人类思维形成与实践操作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教学打造成为"情感场所",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养成思维。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具备心灵沟通功能的语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音乐课程对高中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价值。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既可以实现对学生情感层面的熏陶,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审美水平的提升。对此,文章基于审美教育,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峰体验课程是一种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综合课程,将其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整合知识、提升情感、完善观念。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效实施高峰体验课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追求本真、寻求真理、回归本真的教育。真教育是一项心灵碰撞心灵的活动,从心灵深处发出,在思想的激荡中回归心灵的本真。教师应该走向真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教师在研究学科、关注教学、研讨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儿童文化",从实现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