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精心选一选(将各题中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四选一,每小题3分,共24分)1.a是有理数,则代数式|a|-a的值().A.必是正数B.可以是负数C.不可能是负数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A.(-9.2)-(-9.2)=18.4B.-23×(-2)2=32C.16÷14×41=1D.5×(-3  相似文献   

2.
数与式     
【知识归纳】实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分数正分数负分无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代数式有理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分无理式(仅学过二次根式非负实数的表示方法(1)a≥0(2)a2(3)a(4)a√分类实数代数式有关概念名称运算法则性质1.数轴2.相反数3.倒数4.绝对值5.算术根6.科学计数法7.近似数与有效数字1.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进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2.实数运算的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的一切性质、运算律和运算顺序都适用于实数运算。3.实数的大小比较。正实数大于0,负实数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  相似文献   

3.
刘顿 《初中生》2013,(15):10-15
数与式的内容包括:实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代数式、整式、分式以及二次根式.在中考数学试卷中,一般有4~6道题,分值所占比例在10%~15%.现把数与式的主要考点归纳如下,以便你把握复习的重点.考点1正数、负数及其应用例1(2012年乐山卷)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入500  相似文献   

4.
一、混合运算小学第五册(六年制)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先乘除后加减和脱括号运算的开始.它是在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教学34页的例1、例2前,先让学生复习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如:(1)165-15+2,(2)130+21-3,(3)6÷2×3,(4)6×2÷3.让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口算出得数.随后教师出示尝试题:①165—15×2,②130+21÷3.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和例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看例题中的箭头和旁注.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3和例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11×4+2和100-95÷5,然后给它加括号,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二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节,安排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读出算式和书写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两步计算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学会解答求总数的连加应用题以及求剩余的连  相似文献   

6.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是:(1)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写成简洁形式;(2)应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简化运算;(3)求出结果.现举例说明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一些技巧.一、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例1计算:(-33)-(-18)+(-15)-(+1)+(+23).解原式=(-33)+(+18)+(-15)+(-1)+(+23)=-33+18-15-1+23=(-33-15-1)+(18+23)=-49+41=-8.二、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例2计算:(+66)-(-38)+(-26)+(-52)-(+48).解原式=(+66)+(+38)+(-26)+(-52)+(-48)=66+38-26-52-48=(66-26)+(-52-48)+3三、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例3计算:-35-12+34-25+05-78.解原式=-35-25+…  相似文献   

7.
数与式     
数与式的内容包括:实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代数式、整式、分式以及二次根式.在中考数学试卷中,一般有4~6道题,分值所占比例在10%~15%.现把数与式的主要考点归纳如下,以便你把握复习的重点. 正数、负数及其应用 例1(2012年乐山卷)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入500元记作500元,那么支出237元应记作(). A.-500元 B.-237元 C.237元 D.500元 分析:收入与支出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已经规定收入记作正,因此支出应记为负.选B. 温馨小提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哪种量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上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相似文献   

8.
诱错题 ,是指学生思维容易被引向错误方向的一种题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恰到好处地设计一些诱错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设计诱错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思维的有序性 ,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时 ,不带随意性 ,而是有条理、有序地 ,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如在计算教学中 ,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违反运算顺序的题目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例如 ,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 ,可设计以下两道题 :(1 ) 1 3 .8-7.5 2 .5 ;(2 ) 0 .4 0 .6-0 .7 0 .3。在教学“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 ,可设计以下两题 :(1 ) 813 …  相似文献   

9.
<正>为帮助学生体验运算算理、算法的一致性,设计以下教学案例。[1]一、理解算理与算法师:今天,我们借助几道题目,讨论一下加、减、乘、除运算的道理。任务1(加减运算):(1) 2433+15 (2) 24.33-1.5 (3)4/5+2/3任务2(乘法运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制第三册第3页例3、例4,完成教科书中的“做一做”和练习册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式题(含带小括号的).  相似文献   

11.
1.括号,区分运算符号与性质符号如:“负5减负8”可以写做(-5)-(-8).式子中,括号内的“-”是负号(性质符号),括号之间的“-”是减号(运算符号),也可以写做-5-(-8).式中,第一个,第三个“-”都是负号(性质符号),第二个减号是减号(运算符号).又如“负5乘以负8”,可以写做(-5)·(-8)或 5·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第四单元内容是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学生已学过不带括号的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计算的混合式题(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这一单元,要给学生学习含有两级运算和带有括号的两三步计算的混合式题;学生已学过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只限于加减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13.
进行有理数的巧算是提高代数运算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有利于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运算技巧及方法 .一、分类运算例 1 计算 (1) -4 -9+ 4.5 4-5 .72 +15 .46-14 .2 8(2 ) (+ 3 25 ) + (-2 78) -(+ 3 512 ) -(-5 35 ) + (-118) -(-5 512 )分析 :进行有理数相加减时 ,利用加法的交换、结合律 ,可采用同号数相结合 ,代数和为整相结合 ,同分母相结合等技巧 .解 :(1)原式 =(-4 -9) + [(4 .5 4+15 .46) + (-5 .72 -14 .2 8) ]=-13 + (2 0 -2 0 ) =-13 .(2 …  相似文献   

14.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三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三部分。本单元共有10个例题,8个练习,需要16课时完成。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较复杂的混合式题和三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六册学习的混合运算是小括号中只有一步计算的题目,如:(440-280)÷(300-260),本册学习的是小括号中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如例1:100-(32+540÷18),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然后,出现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即例2:4…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中"+"号和"-"号产生的背景和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含义、读法、以及它们含义的相互转化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来说明"+"号和"-"号的含义和运用:若作为性质符号,它们分别是"正"号和"负"号,读作"正"和"负"、若作为运算符号,它们分别是"加"号和"减"号,读作"加"和"减";在运算中,若看成性质符号就要参与运算、若看成运算符号就不参与运算,而是指明了运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理解正、负数减法的运算方法。2.能正确地进行正、负数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9 +27 38 -52 +44 -200+92 0 75 62 -3192.口算。(全体练习,只写得数)(-9)+(-5)(-8)+(-2)(-7)+0(-7)+(+3)(+21)+(+4)(-40)+(+40)(+25)+(-31)(+3)+(-14)(-6)+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数学史上,我国最早明确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并正确提出了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 早在公元2世纪的《九章算术》的方程中和刘洪制定的乾象历(公元174年)中,对正、负数和零的加减运算法则都有记载,称为  相似文献   

18.
一、基础知识精讲1.负数的引入在小学已经学过自然数、分数、小数,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数是不够用的.例如:某地白天最高温度为5℃,由于强冷空气经过.温度急剧下降了8℃,那么这时温度是多少呢?这一实际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即求出(5-8)的差,但就小学数学而言,这个差的值是不存在的.而实际上这时的气温却是客观现实.为了解决类似的许多实际问题中存在和“不够减”的矛盾,在数学上引进了一种新数,即负数,如规定:5-8=-3.这里的“-3”是一个比0还小的数,数字3前面的“-”号读作“负”.回到实际问题中,-3℃就是我们熟悉的零下3℃,这样,引入了负数,就可以解决以往数学学习中的较小的数不能减较大的数与实际问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问题:计算1994 1993-1992-1991 1990 1989-1988-1987 …… 10 9-8-7 6 5-4-3 2 1=9(小学数学奥赛总决赛题) 这是一道运用运算符号重复规律分组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熟悉加减法的性质,并根据运算符号重复规律分组进行计算。性质: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或连减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后,结果不变。另外,在加数前添加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不变,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小学已学过运算定律,在七年级将数扩大到有理数范围,运算定律在有理数中照样适用,如果巧用运算定律,可简化有理数综合运算的过程。例1计算:15+(-40)+7+(+28)+(-20)·分析:此题可反复利用加法法则,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个进行计算而得出结果。但若用加法运算律,分别把正、负数结合在一起并相加,再做一次异号相加得结果,计算简便,不易出错。解:原式=15+7+28+[(-40)+(-20)]=50+(-60)=-10.例2计算:(+5)+(+13)+(-3·7)+(+3)+(-8)+(+0·7)+(+8)+(-531)·分析:在加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或几个加数相加得零,先结合相加更为简单。解:原式=[(+5)+(+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